自题照片感怀人生
诗/廖尚光
(一)
夕阳落下又升起,
人类无缘二次生。
活在阳间真美好,
有时可以展威风。
(二)
已知柏树活千年,
小草也能春返还。
万物命长皆有短,
人无转世结良缘。
(三)
人属世上最精灵,
可造神奇事迹腾。
可上天空和入海,
却常叹气不长生。
(四)
民有金钱也有财,
都留遗憾痛情怀。
经常感叹人生短,
短寿多为心不开。
(五)
大海居然不变沽,
人生就怕走歧途。
神州败类知多少,
腐朽贪官总会输。
(六)
群山亘古伴青天,
汹涌江河流不干。
繁衍精灵兴旺久,
文明传颂几千年。
(七)
只要环球能永在,
凡间就会见民欢。
外星若是人存在,
不感孤单并有缘。
(八)
苍生觉短能繁衍,
世代传承总遇缘。
缘分到来情永在,
毕生短暂也心甘。
(九)
今朝倍感光阴短,
激励题诗留锦章。
珍惜时间珍惜命,
喜感余生寿很长。
撰写于:2025年
4月6日。
廖尚光《自题照片感怀人生》九首诗评
一、生命哲思的多维呈现
廖尚光的九首《自题照片感怀人生》以"夕阳-草木-山海-寰宇"为意象链条,构建起宏观时空坐标系中的生命沉思。诗人将个体生命置于自然永恒与人类文明的双重维度下审视,既有着"夕阳落下又升起"的时间紧迫感,又透露出"文明传颂几千年"的历史纵深感。这种宏大与渺小的辩证,使诗歌超越了个人抒怀,升华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哲学观照。
二、意象体系的现代转化
传统"松柏长寿"意象在诗中被解构重构:"已知柏树活千年"既延续古典审美,又以"小草也能春返还"形成生命价值的平等对话。"可上天空和入海"等句将科技文明纳入自然意象体系,航天工程与深海探测成为当代人的"腾云驾雾",展现出传统诗学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三、情感张力的艺术构建
诗歌在"短寿多为心不开"的现实批判与"喜感余生寿很长"的积极达观间形成张力。第五首"大海居然不变沽"的历史隐喻与"腐朽贪官总会输"的现实指向,使诗歌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批判性。这种情感的跌宕起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时空结构的创新突破
九首诗采用"天-地-人"的空间架构与"古-今-未来"的时间维度,形成立体交叉的叙事网络。第七首"外星若是人存在"的科幻想象,将生命命题拓展至宇宙维度,使诗歌突破地球文明的局限,展现出罕见的宇宙视野。
五、语言风格的独特魅力
诗人以口语化表达承载深刻哲理,"活在阳间真美好"等句看似直白,实则蕴含对生命本真的珍视。诗中大量使用"可...却..."的转折句式(如"可造神奇事迹腾,却常叹气不长生"),在矛盾中凸显生命的复杂况味,形成独特的语言节奏。
结语
这组诗作以照片为触发点,却超越了影像本身的局限,构建起一个包含自然、历史、科技、宇宙的多维生命空间。诗人通过"短寿"与"长生"、"个体"与"文明"、"现实"与"幻想"的辩证思考,完成了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叩问。在当代诗坛,这种兼具哲学深度与艺术创新的作品,为传统诗歌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