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作者:尹燕升
了解一个人需要多长时间呢?一年,两年,十年,还是二十年?有时我们一辈子都看不清一个人,有时却又能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认识一个人。说起桃姐,我总会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诗,在我眼中,桃姐就是那怒放的千万朵桃花中最娇艳的那一朵,令人赏心悦目,引人沐光而行。与桃姐共事20多年了,也就是最近的几件小事让我认识了一个多才多艺,温婉秀美,热爱生活,心态年轻的桃姐。我们本是老乡,交往却不多,只知已到退休之年的桃姐参加了市文化馆的合唱团。时常看到她把头发打理得很精致,便知道她又去参加演出了。
学校组内有什么演出活动,也都是交给桃姐来编排,大家对她很尊敬,人人都“桃姐”“桃姐”地叫着,便觉得很亲切。上学期校长让我找语文组老师出个朗诵节目,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想两男两女吧,有一个男老师请假找不齐,四个女老师,人数还不够,焦急又无奈之际,我想到了桃姐,想到了她之前在哈尔滨道里图书馆的朗诵在网络上播出,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桃姐打了电话,没想到她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并主动询问排练时间,带病从家中赶来排练,态度认真,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临近演出,又特意去理发店做了头发。桃姐对待一件事情认真投入的态度,让抱着差不多就行的心态的我感到汗颜,让我们几个小辈颇受教益。
桃姐是一个有内秀的人,她上传在网络的朗诵,让我自愧不如。有内秀的桃姐,虽已是退休之年,但心态年轻,处事积极,编辑部约稿总是毫不犹豫的应承,学校的征文活动,又是第一个投稿,文笔清新,语言优美,流畅自然。尽管岁聿云暮,日月其除,但爱唱歌,爱读书,爱诵读,爱写作的桃姐让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桃姐。在桃姐的身上,我看到了生活不仅仅有琐碎与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司马迁说:“小事见格局,细节看人品”。同事之交,朋友之谊,更多地体现一言一行之微,一沙一石之细。一个人的教养与内涵,往往会在不经意的言行中体现,那是灵魂的模样。看到桃姐,我不会再惧怕今后的年老,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即使皓首苍颜,仍能明月见性,不矜不伐,弦歌不辍,怀瑾握瑜。
人生何其有幸,让我认识了一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般的桃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