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札记
黄灿红
来源:诗散文研究
清明清晨,还在床上就听到了淅淅沥沥清明雨的声音。细雨洗净的天空澄澈如婴孩眼眸,大自然的草木抖落冬霜桎梏,将积蓄已久的绿意泼向了人间。农场在深深浅浅的绿色中迎来了一波“农场主商战体验营”的孩子,也迎来了诗散文协会家庭采风日。远远近近的有鞭炮声传过来,那是清明祭祀的声音。这是一个生者与逝者共享的节气--当新芽钻出旧土,我们似乎听到时光机轮回的轻响。

清明草
早些天就能在基地上看到有银绿色的小苗,开着小黄花,叶子上似乎还有着一层薄霜,却有着毛茸茸的暖感。有采草人蹲在那,一蔸一蔸,很细心的连根拔起。它的学名叫“鼠曲草”,当地人叫它“水腻子”。
将“水腻子”捣碎或者取汁,与糯米和在一起,便有了在蒸汽中苏醒的青玉团子或者是在油锅中金黄而透着鲜绿的水腻子粑粑。把青团和水腻子粑粑端上餐桌,先人尝过的春味便重叠在了现代人的新绿里。

艾蒿
基地风车长廊处,一片一片,艾草的剑形叶片刺破晨雾,像无数指向天空的绿箭头。这是土地馈赠的苦口良药,亦是颁发给越冬者的勋章。
一个很好的朋友赠送给我一个文创艾锤,一个用缎面布裹着的软软的锤子里装着满满的艾绒,在办公室坐久了,拿这个锤子在背上肩上轻轻的敲,淡淡的艾香袅袅,瞬间就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家里床头上,还静静躺着孩子们送给我的手作艾草小香包。有个孩子说:今年,我们用艾草来做花露水和蚊香吧。

桐花
紫云英还在田畦酝酿诗行,桐树已把整部春曲挂满枝头。作为清明节气使者的桐花,无需叶的衬托,满树绽放,淡紫喇叭花朝天吹奏,是贺春也是别冬。想起老家溪水旁的那株桐树,当暮色漫过溪涧时,就有落花旋成水中风车,暗香却攀着炊烟登上了月船。那条路是去往父亲安睡之地的必经路。
桐花是雄花先行离开大树,按照桐树的生长逻辑是要让雌花有更多的养分孕育桐子。母亲把整朵整朵的桐花晒在竹筛里,装着桐花的棉布枕头便浸透了清明月光。也有人收集桐花,说是可以做成桐花茶、还可以和上面粉炸着吃.....

柳枝
基地的池塘边,几株垂柳蘸水为墨,书写间,坠落的墨点化作蝌蚪游向春深。折枝时断口沁出清亮汁液,像树木捧出的乳浆。前几天折下来做活动的柳条悄然萌发出新芽--神奇的春天总能在伤口处找到出路。
我们从长廊走过,春风也穿廊而过,柳枝条在水中划过一圈一圈涟漪,二月兰在风中悄悄的绽放,孩子们追逐春天的笑声穿过淡淡的紫和柔柔的绿,荡漾在涟漪里。

彩虹
清明第三候,便是“虹始见”。也是在最后一朵桐花入泥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彩虹。采蕨人立在虹光里,竹篮盛满清明草、艾蒿与带露的柳芽。小溪里的蝌蚪也已褪尾成蛙。
此刻艾香渗入岩层,柳影写入池塘,桐叶已展风姿——所有离去,都在酝酿重逢的姿势。清明是天地设下的驿站,在此处,逝去的化作春泥,新生的破土向阳。我们以草木万物为札,收获时光隐喻:在自然物候编织出来的生命密码里,生命原是一场周而复始的奔赴,所有的终又何尝不是始?所有的离去又何尝不是酝酿着重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简介:黄灿红,湖南蔓青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蔓青藤三生自然教育研发创始人,宁乡市诗散文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编辑:白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