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聚会有过无数,欢乐也好,颓废也罢,都成过眼云烟。唯独那次同学聚会,动人心扉,至今念念不忘。
2017年7月8日,萍乡市莲花县坊楼中学1977年7月高中毕业的全体同学,时隔40年后重回母校,举行了77届同学聚会,这是该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参会同学达80人,并有6名任课老师和新老校长到会。有3名老师还是特意从福建,广东赶来。同学们也是来自全国各地。虽说都是本县人,同是乡音乡情,但离校后各奔东西,为人生奔波,为梦想打拼,见面的机会极少。大多是40年来的首次见面。
“老同学你好吗?几十年来你变得怎样了?”一个个温馨的问候缠绕在每个人的心中。 40年,人生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坎坷,无人知晓;14600天,人的容颜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不得而知。
虽然岁月给每个人都烙上了不同的印记,让人变得难以相认。但上天带给大家的恩赐是一样的,都是做了祖辈的人了。大家的心情异常的激动,行动也非常的踊跃。纷纷慷慨解囊,参会费用提前打到了会务组。多数同学的缴费都超出会务组规定的300元。有的缴费多达3000元。充分体现了同学情堪比亲情的价值取向。
毕竟人的一生只有一个学生时代,能够彼此在一起高中同学的机会只有一次。这是多么重要的人生旅程!虽然只有短短的2年时间,并受时势的局限,学生时代相互没有更多的交往,但彼此间依然蕴含着青春时期的无私善良;虽然没有当今青年这般活泼开朗,无拘无束,但依然闪耀着童真年代人性的光辉。正是因为那个尽人皆知的原因,才导致了这一代人情感交流上的不足。
也许是穿越了40年时光隧道,倍加怀念昔日学生时代那份纯真的友谊,倍加怀念那个时期同学生活的欢乐时光。想到从青葱年少的学生骤然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莫不感叹岁月的无情!如今都走近了花甲之年,都是散落在祖国各地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有的事业有成,有的命运多舛;有的已退休在家,有的仍务工在外。不同的人生历练,一样的同学称谓;不同的生活际遇,一样的兄妹情深。正是因为2年的同学之缘,才有吾辈一生的牵挂。
遗憾的是,这一届的同学中,竟有12位同学已无缘相会,无法再见他们的面容了。他们已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聚会的唯一缺憾!大家只能以同学的情谊告慰冥冥中的阴灵!
值得一提的是:在聚会之前,有个叫刘玲娥的老同学病逝在外,有同学知情后,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出讣告,同学们都一一向其表达了悼念之情。在家的同学还自发组织起来,买花圈和礼品代表本届全体同学登门悼念;临近聚会,刘明扬老师也因病去世,会务组人员前去哀悼。这都体现出别后40年,老同学之情,老师之谊不仅没有淡化,而且历久弥新。
聚会还特别设立了同学基金会,初衷是以扶助同学当中生活较为困难的家庭,得到了全体同学的一致赞同。如今,有同学的父母亲过世,同学基金会负责人会组织几个同学送花圈买礼品,表达同学们的悼念之情。 所以一生的同学就是一生的朋友。
时光转到了7月8日9点,同学们早早聚集到了坊楼杉子山,想再睹母校旧容,看是否与梦中相似。但放了假的杉子山,唯剩寂静 ,虽然依旧是松涛阵阵,绿树成荫。不同的是,昔日的房屋校舍如今被一座座气派大楼所取代,母校已旧貌换新颜。摄影师纷纷拍照,师生们合影留念。遥想当年,人生的旅途正是从这里启程,万千思绪袭涌心头,让人感慨良多啊!
因天气炎热,人员众多。聚餐、晚会选在莲花县城赣星世纪大酒店。傍晚,酒店3楼多功能大厅,灯火辉煌,在餐叙晚会上,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同学频频祝酒互贺,分明在传递一个声音: “同学情,师生谊。”颜德明老师的发言,激起一波波情感的涟漪,顿时感动了全场。他把当年的教育现状,说成是作为一个老师的过错,好像没让自己的学生考上大学而深感自责;把时代的畸形归咎于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失责。正是这种无厘头的忏悔,饱含着犹如父母对孩子般的痛惜之情,让全体同学泪奔。连我这个冷血体的老头也止不住潸然泪下。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为打动人心的发言。我看到颜老师本人也是泪流满面。我知道,他是在用心哭诉七十年代的教育体制落后给学生带来的灾难。这种场合他还能如此动情的道出自己的肺腑之言。足见恩师的师德是何等的高尚!
学生时代就听熟了他的二胡曲《赛马》,演奏得美妙动听,如鱼得水。40年后,居然又听到他萨克斯的精彩表演《永远是朋友》,让人对他的爱好如此广泛,技艺如此精湛倍感惊艳。
晚会现场,严少杰同学带来了《老师我想你》的深情演唱,歌曲的内容与颜老师的发言遥相呼应,珠联璧合。赢得了一阵阵掌声,将晚会推向了情感的高潮。在我印象中,学生时代的严少杰,纤纤瘦瘦的个子,给人的感觉是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如今的他却是高高大大的身材,尤其是他声情并茂的唱功。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原来他是萍乡市业余老年合唱团的成员,曾出国演出。真心感叹岁月无情亦有情,它沧桑了人的容颜,却孕育了人的智慧。
时任校长郭风梧与严荣华同学的讲话,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当年学生生活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将同学们的思绪又带回到了40年前的学生时代,叫人心酸也叫人难忘。
化学老师王家初,80多岁了,为了发言,精心准备了多页稿纸,饱含深情地大赞了77届同学。他说:77届同学,虽出自动乱年代却不甘平庸的自强精神值得褒奖。许多同学都做出了不凡的业绩。有的当了老板,有的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有的是政府官员,有的做了人民教师 。他用一首诗歌结束发言,深情地表达了这一届的师生之情……
最后,严荣华同学,以自己的健身体验,表演了一段太极拳。动作之娴熟,足见该同学对健康的呵护,对生命的珍重。他是在呼吁: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
晚会在《难忘今宵》的乐曲声中落下帷幕。整场晚会充满了精彩、充满了欢乐。时隔2年 ,聚会的情景乃浮现眼前挥之不去,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已长留心间。毫无疑问这是坊楼中学历史上最恢宏最刻骨铭心的聚会。

谢天开 男,江西莲花人。57年生。爱舞文弄墨。78年4月入伍,军营里曾有“豆腐块”及书法题字散见于福建日报,前线报,《前锋文艺》。返乡后一直在家务农,搁笔几十年。近几年出外打工,有时拾笔,也偶有文字见诸报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