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记忆
文/武秦生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闪光的浪花逐渐遥远,醒目耀世的光芒,给人们留下永远的思念。但是,随着岁月渐去,它也可能永远淹没在渺渺大海中,离我们近而遥远,遗忘于红尘云烟。高崖村与火神凹的不解之缘,就是这样一朵小小的浪花,却能千年传承,百脉相连。拓掘历史之宝藏,汇集民间之遗风,今拾撷众口之涎,传承后人一记矣。
据历史之遗,依地理之理,高崖村踞伊河南岸,下有东,西,北三滩之湿地,上有东,西,南三方之坡地,与赵寨,都湖镇(丁府店),枣园,左村,辛村,阎楼,彭店寨为邻,耕种土地宽广,甚至他村之近院。在诸村相隔数里,渺无人烟之处,有一凹地辖属高崖村,此地自古低洼,逢雨积水,百草丛生,杂木成林,乃藏龙卧虎之地。如遇大水,湖溢横流,向西北方距此三里远的高崖南门流去,常年冲刷出一条沟壑,形如长龙,在高崖南寨门外曾有龙嘴,龙舌之称的地名。走缑氏,盼府店,一十五里参驾店,翻过山,到郭店,二十五里登封县,这是一条从洛阳到登封的古道,这条牲口驮货,简车推拉和人扛人背的古道上,有许多故事。高崖村东南有都湖镇,原是晋商会馆和生意店面,东有东阁,西有西阁,从毛路沟经高崖南街出村到砖桥沟,可到彭店寨,旱路直到洛阳。某年战乱,民不聊生,晋商夜逃,吩咐下人将金银珍宝运送高崖西阁埋于地下,主人问主妇,埋好了没有?答已埋好,埋进多少?答七牛槽八瓦罐,但是晋商一去无归,至今七牛槽八瓦罐金银财宝埋在何处,成了千古之谜。
自远古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发明后,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火的神力非常崇拜。在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波斯国(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两位王子因战乱东逃避难到达洛阳,唐高宗将修善坊,立德坊划为波斯王族居住区。
两年后,大王子卑路斯在洛阳去世,埋葬在迎春门大街东端,现今的偃师市高龙镇高崖村南。二王子阿罗撼在洛阳铸造天枢有功,女皇给他极高官爵和荣誉,后来他和他的儿子俱罗都埋葬在洛阳波斯王陵区,就是现今的高崖村南。
波斯人信奉袄(xian)教,亦称拜火教,图腾为熊熊燃烧的火球,他们在凹地上建一处堂宇,祭奠先人和崇拜火神,于是后人就将此处无名凹地称之谓火神凹。从火神凹到高崖一带,那时是松柏参天,牡丹千亩,荆棘丛生,渺无人烟,然而却是波斯人的宗教文化区和王陵区。此后,时值印度佛教弘法中原,袄(xian)教与佛教溶为一体,火神凹庙堂日渐香火鼎盛。但是由于朝代更迭,灾荒战乱,庙堂香火也时盛时衰。
但据《清稗类钞》记载,明末清初,在高崖东南火神凹东北有一牡丹院,主人王德显,其妻吕氏多年不育,忽一夜梦有一美貌女子投怀,即有孕在身,美貌女子乃牡丹仙子是也,这是牡丹仙子第三次投世济福,后来吕氏生下一女,淑名富英。可是,豆蔻年华却遭恶人所掠,富英不屈,壮烈殉节。此举名扬社会,顺其主流。为纪念烈女美德和弘扬中华传统,惩恶扬善,清康熙甲戊年(1694年),赵寨,半个寨,都湖镇(丁府店),枣园,辛村,阎楼六合村与高崖村商议扩建火神庙,因火神凹地处高崖村,就有高崖出地六合村出资共同扩建。
火神庙占地二亩半,座北向南,格局规正,雕梁画栋,金瓦红墙,古柏蔽日,森严幽静,大殿前有东西厢房,东有钟楼,钟体高丈余,接高崖兴福寺钟声,而兴福寺之钟则接白马寺之钟声。庙后有三层后楼,顶楼上有一面硕大的更鼓,晨钟暮鼓,始而复常。庙内正殿供奉烈女王富英与其老母,尊称富英为娘娘。清末与民国时期,火神凹寺庙的香火名震四方,大殿内中央供奉火神娘娘,左边为十二老母,右边为送子娘娘(牡丹仙子),送子娘娘用檀香木雕琢,高三尺有余,凤眼杏口,面容慈善,端庄秀丽,栩栩如生。火神凹庙院主持齐延禅师傅,小和尚黄敬修协助日常事宜,诵经朗朗,梵音袅袅。由于火神娘娘与送子娘娘屡屡显灵,火神凹寺庙名扬四方。

正月十九日是火神凹庙会,十里八乡和远距百里的社团都到此行社。这一天,真是人山人海,接踵擦肩,挤扛不动。各村行社团体依序进庙拜祭。六合村作东,高崖村辖属洛阳县,尊为贵客,礼让高崖第一祭拜,依序六合村,其他各路香客随后。
高崖村有五路社,先前同跪在娘娘面下抽签,排行社先后顺序。北后街社居首,南大街社就二,西大街社接三,东街社接四,斜街社尾五。每社扎龙两条以上,龙头胡须颜色各异,后街社龙须颜色为白色,以示老者,南大街社龙须苍白,西大街社龙须黑色,东街社龙须红色,而斜街社龙头不挂胡须。在行社的人山人海里,只要看到高昂的龙头,就知道自己的社在哪里,高崖有一年曾有十三条巨龙出社,气势异常壮观。南后阏出社是一副鸾驾,金顶垂缨黄罗伞,金瓜月斧朝天镫,只有天王娘娘才能乘坐的驾撵,壮严且威武,豪华而气派。在大鼓前排,还有南大街社的清音,东寨社的海神,那音韵高雅,节奏分明,琴萧笛呐,磬鼓钹钗,悦耳动听的皇家宫庭音乐,在大鼓停息时悠然响起。此时,那种极度的气氛反差,那种神仙般的艺术享受,大概是终年劳苦的人们最快乐惬意的时刻吧。为了去火神凹庙行社祭祀,腊月十五一过,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从洛宁买回来竹竿,劈成蔑条扎龙头龙身龙尾,从金村买来牛油蘸腊烛,去洛阳东大街购置铜器。画绘龙衣是一件细致耐心的技术活儿,要在长长的白布上,画上龙鳞和祥云,各种颜色搭配正好,才能现显龙的灵气和威武。各街除了扎龙,还有准备许多民间喜闻乐见的耍伙,南大街搭架了起秋,西大街搭的框秋,东街搭的八卦秋。还有因地制宜的狗撵兔秋和猴上树秋。为了行社万无一失,全村各社预先汇聚表演,而后三沟两寨五道街全村游走,各街相继摆贺桌若干,以示慰劳其他街社乡党亲友,各类水果糕点和茶水,尽情享用。因为高崖村是第一祭祀者,高崖村各社头半夜起床,沿街鸣锣,召集村民,举旗抬鼓。雄鸡与铜锣齐鸣,日月与人神共舞。东方欲晓,铁砲声震耳欲聋,哨子棍哗声作响,左青龙右白虎,旌幡旗帜招展,长行鼓点,此起彼伏,各街社火,相随其后,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的行社队伍,从高崖直排到火神凹,社头到了庙前,社尾还没有出高崖寨门。民间社伙表演节日五花八门,撑旱船,踩高跷,拉犟驴,扭秧歌,二鬼扳跌,压老仕官,大头玩偶,各种杂耍,让人接目不暇,捧腹开怀。大鼓声声有韵,节奏镪锵有力,时而缓慢低沉,如和平安祥春光牧野,时而热烈奔放,如万马奔腾冲锋陷阵。人处其境,时而赏心悦目,时而热血沸腾。大人小孩,老翁妇妪,人头窜动,留恋往返。各类摊点,部列路旁,应接不暇,生意兴隆,卖水煎包子的,卖杂饹(羊肉汤)的,吹糖人的,卖琉璃圪蹦的,卖登茶糕(豌豆糕)的,卖糖糊芦的。叫卖声,吆喝声,招呼声,人声鼎沸。在寺庙山门外有一广场,最南边是坐南朝北的一个戏楼,更有戏班精彩演出,生,旦,净,末,丑各个登台,唱念坐打,各显其能,观众不断爆发阵阵喝彩。戏楼前空地东边,有寺庙众香客准备的免费茶水庵,热情地为行社者或香客舍水。寺内香烟袅袅,鞭炮声声,纸箔燃烧,人心禅佛。先上供品,鸣炮烧纸,跪拜火神,虔诚祈福。排鼓列队,长龙入殿,龙首三叩,盘柱兀立,绕殿而行,绕庙而出。此时,参加行社的人们完全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冬日的寒冷,待到行社完毕,方感饥肠碌碌,腰腿乏力,被汗水浸湿的棉衣冰凉冰冷的。掏出自带的红薯面菜包,玉米面菜包,偶尔也有白面花卷或中间点红点的白圆蒸馍。再给在家的老人和孩子,买点吃食或耍伙儿。回到村里,每条街社都会做些茶饭,将祭品分给行社者,俗称破老坟社。行社这一天就这样紧张又欢快地过去了,人们又一次感受到这种精神文化的渲染与薰陶。

由于火神凹行社人口大集合,大流动,又衍生出说媒论嫁,攀亲联姻,物资交流,崇善尚孝,精神文化,民间艺术等交流互惠。人们每年都期盼春天,期盼正月十九行社。春天来了,新的一年来了,人们盼望神明能带来好收成和好运气,期盼国泰民安,心想事成 。就这样岁月年复一年,人们走了一代,又新生一代,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快乐着,邻村的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都似曾谋面而交,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善哉善哉,水与火交融着,人与神互通着,村与村善邻着,人与人联谊着。这种和睦乡里,人让人礼,互助友善,共同生乐的淳朴民风世代传承着。阿弥陀佛!还有比这再珍贵的东西吗?朋友,你仔细想想再说出答案吧。善哉!
己亥仲夏杂说拙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