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朝芹《朝晖夕阴》随笔、诗歌新作展(连载一)
前 言
三国时的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留下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名句。作为新时代的一个文学爱好者,顶着一个作家的称谓,也理应懂得要用文学服务于社会的道理,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去鼓舞人和感化人。
近年来,作者先后创作了《杏坛漫话》、《边读边画童心谣》、《见景生情》等系列作品,经都市头条网站的“文学会客室”推给广大文朋诗友,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支持。创作了《泰山挑山工》、《我的沂蒙》、《乡愁》、《农民工》、《你看中国的百姓》、《你好,中国青年》、《你的泪光,我懂》、《你的名字叫医生》、《拐点》、《清零》、《抗疫行》、《怀念袁隆平》、《致敬五老宣讲员》等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长诗,并出版了《生命之问》、《赤子》等诗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社会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同时还热情参与文联与作协举办的采风活动,认真撰写了比较有分量的一些采风文学作品,收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肯定和认可。
目前,写作活动越来越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另一种履职形式。而且这种写作全部是在自觉自动的状态之下,不计得失,一味前行,虽劳累亦无悔,病痛时仍坚持。动手写作,已经成为一种我放不下的执念,成为一种不能有丝毫放松的牵挂,也成为一种不愿摆脱的担当与使命。如果哪一周没有文字发表出去给人看,就仿佛犯了错误一样地难受。
宋代范仲淹先生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为我们留下了“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佳句。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我又决定推出以《朝晖夕阴》为总题目的随笔与诗作文稿,努力呈现作为一个红色宣讲员、一个教育工作者和一个文学爱好者胸中的“气象万千”。记事说理,有感而发,不论长短,不拘形式,但始终要坚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三有”原则,坚持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创作初心。希望能够一如既往地得到广大文朋诗友的关注和帮助,得到前辈作家和老师们的不吝赐教,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
感谢热情刊载作品的媒体和辛苦的编辑,感谢广大的读者朋友。
殷朝芹于2022年8月28日
(〇〇一)多管闲事
作为一个忠诚的教育工作者,又是一个痴迷的书法爱好者,对书法教育问题自然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类的信息也就较为关注。近日看到由某书法报社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少儿书画现场大赛总决赛、“华夏万卷杯”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法大赛2022年现场总决赛成功举办的消息,自然是十分高兴。让孩子们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让他们从小懂得传承书法艺术,弘扬优秀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重大活动。孩子们的参与人数多,又加上防疫的严峻形势,时值酷暑,大赛组织者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我由衷的向这家书法报社参与组织比赛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但我在观看比赛现场的画面时,却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就是在进行硬笔书法比赛的场景画面中,有些孩子的坐姿是不端正的,还有的倾斜着身子,趴在桌子上,眼睛离纸面很近,连我们平常要求的“一尺一寸一拳头”的基本要求也没有做好。 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我们一些地方的中小学课堂中,大家可能会认为司空见惯,但我们的老师也会随时提出纠正意见,让孩子们端正写字的姿势。而在这样庄重的影响巨大的大赛的场面中出现了,我就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扎眼和扎心的问题。难道在比赛的规则要求中,没有关于写字时坐姿要端正的基本要求吗?难道对孩子们作品质量的评价,只是重视纸面效果而不考虑书写过程吗?既然如此,那么要现场比赛干什么?只图展示一个阔大宏伟的场面吗?其实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很简单的事儿,在开始比赛前的要求中强调一下就行了,孩子们都是很听话的,你怎么要求,他就会怎么做。当然如果我是巡视中的大赛“监考员”,我也会在现场走到坐姿不端正的孩子们面前让他们纠正过来,或轻轻地喊一声:“孩子,你要坐端正喽!”
也不知算不算毛病,我是一个爱多管闲事的人。我认为在书法大赛中出现坐姿不端正的情况,这不是一项小事情,因为你在做与少儿书法教育相关的事情,对小孩子的教育马虎不得,端正的坐姿和正确的执笔方式这是书法教育的基础环节,必须高度重视起来。想到此,我立马坐到电脑前,心急火燎地敲出了近两千字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孩子,你要坐端正喽》,不揣冒昧地迅速将文稿发给了这家报社的编辑,不知道能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但愿我这件“多管闲事”的事儿有个好的结果。 (2022.8.17)
(〇〇二)开讲大吉
作为一个始终恋着讲台的教师,作为一个被上级正式任命的社会教育宣讲员,我对讲学活动是非常重视的,有课讲常常觉得是一种幸福享受,而无课可讲就觉得非常不自在。近两年这个要命的疫情,限制和扼杀了我许多次的讲学活动,让我对它真是恨之入骨。准备好的课件越来越多,而讲学的机会却少之又少,真是让人很着急、很上火、很头疼。
8月25日下午,刚刚从外面做完核酸检测回来,一位校长朋友来电话说让我明天上午给他们集合的老师们做一场教育培训,虽然由于患病身体还多有不适,我还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接着就坐到电脑前温习讲学内容,修改完善课件,直到夜深方止。一觉醒来,突然想起要写“开讲大吉”四个字,以示对这次讲学活动的庆贺和祝愿。于是便铺开洒金的大红宣纸,饱蘸浓墨,用正宗颜体的味道写下四个大字。也许是心情好的原因,“开讲大吉”四个字,个个饱满,字字庄严,也透着一股温暖和喜气。我立马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并附言道:“疫情封锁,苦之良久矣!自庚子年疫情以来,讲学活动几多受阻,成堆课件遭遇闲置。作为一个教师成长研究者和社会教育宣讲员,似受封喉之难,岂不痛哉!今日有校长约为教师培训,特别感动,将倾情奉上精心力作《乐在杏坛做先生》,算是壬寅之秋第一讲。清晨起床后挥毫写下‘开讲大吉’,作为庆贺并表祝愿。愿随后的所有讲学活动顺利圆满,愿疫情尽退,还教育园地安宁祥和。”书法照片和附言发出后,立即得到许多微信好友的热情点赞。
(2022.8.26)
(〇〇三)一棵大树
8月27日上午,应邀到一所职业学校为全体教职工开展传统文化的宣讲。我宣讲的题目是《中华优秀文化大树长青》,宣讲历时两个多小时,老师们始终听得津津有味,课后纷纷表示大快朵颐、大开眼界、大有长进。
并不是我的课讲得有那么好,而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打动了大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怎样帮助大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我在宣讲中给大家做了一个比喻,我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棵大树,是一棵根深叶茂、顶天立地、挺拔俊秀、生机勃勃的大树。这棵大树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有六个方面的特点,即:大爱之心育其根,浩然正气立其身,君子人格赋其形,大同思想扬起芬,诗情画意展姿容,自强不息刻年轮。我在每个方面引经据典,列举事例,表达感悟,娓娓道来,而且让整个身心沉浸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拜和陶醉之中,因此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听众,取得了良好的宣讲效果。
能够讲出一堂好课,这是一个教师和宣讲员倍感喜悦的事情,也是感到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我要分享给大家。愿大家都能爱上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更有力地走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道路上。
(2022.8.28)

作者简介:殷朝芹,1963年生,教育工作者,现任职于临沂市兰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系山东省宣讲工作者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兰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