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就离不开法治护航。

一直以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文化和旅游局充分发挥法治对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法治思想“走进”文旅课堂。常态化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党组会“第一议题”等制度,将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必学内容,夯实思想政治根基,不断强化“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将学习宣传主席法治思想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每月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起来,与打造“周五大课堂”、“青年大讲堂”学创品牌结合起来,将政治意识、法治思维贯穿到文化和旅游工作各个方面,促进“文旅先锋”党性修养与法治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全面推进法治文旅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法治文化“跃上”文艺舞台。

河口区文化和旅游局紧紧抓住法治文化这个关键,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依托区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村(社区)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及孤岛槐树林温泉旅游区、鸣翠湖湿地风景区等4A级景区,举办了一系列法治摄影、法治书画、法治宣传画等法治文艺作品展览,弘扬法治精神,繁荣法治文化。加大法治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深挖河口区廉政文化、黄河文化、石油文化等特色资源,创作大型现代廉政吕剧《黄河入海》等文艺精品,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独特教育作用,用传统文化正心明德,用法治文化强基固本。

法治化营商环境“优上加优”。河口区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压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责任,坚持制度建设先行,针对疫情影响,研究出台《河口区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为推进“六稳”“六保”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托河口文创产业基地,携手东营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入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量身订“贷”,提供创新创业低息贷款和专属金融服务,为中小文旅企业疏通“金融血脉”,增强发展竞争力。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工作,提高监管效能,带活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竞争的文旅市场秩序,营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
供稿 | 杨俊淑
编审 | 张学成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