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朝芹《朝晖夕阴》诗文、书法新作展(连载十四)
近年来,常为一些著名企业写点儿文章,绝没有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一是感恩,因为企业发展得好,就为政府带来了税收,有了税收才有我们这些公职人员的工资,有了工资才有了饭碗。你不感恩,难道要“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骂娘”吗?二是欣赏,企业发展得好,企业的领航者大多是精明能干、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多是眼光远大、胸怀宽阔的人,多是志在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人。这些人具有卓越的才华和特有的人格魅力,难道不值得欣赏和赞扬吗?三是使命,作为一个头顶作家称号的人,歌颂真善美和传播正能量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优秀企业家是值得更多人学习的榜样,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他们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矢志不渝的发展进取精神和热情主动的奉献精神,都应在作家的笔下得到记录和呈现。你说不是吗?
企业的“企”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止”字组成,“止于人”这是企业的大道和灵魂。真正的企业精神不是专心地赚钱盈利,而是体现人的价值,关爱他人,服务于他人。愿我们的优秀企业都有更高质量的发展。
——题 记
(〇三二)报告文学作品
开 元 盛 境
——山东开元置业集团有限公司采风札记
殷朝芹
被称为现代建筑旗手的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说:“建筑,这是最高的艺术,它达到了柏拉图式的崇高、数学的规律、哲学的思想、由动情的协调产生的和谐之感,这才是建筑的目的。”在壬寅年的夏日,笔者有幸随兰山区作协采风团走进了著名的山东开元置业集团 ,参观了由该集团开发建设的荣获国家“广厦奖”的“上府”、“上城”等居住小区项目,让我走进了一种从未经历过的美的境地,感觉大开眼界,一种养眼又养心的感觉让人感到十分愉快,从而也对建筑美学有了深入内里的感悟,对建筑大师的论述也有了十分真切的理解。
走进开元,处处盛境,处处留连。虽是脚步匆匆,走马观花,但星星点点的印象却像一颗颗宝石那般璀璨在心头,这手中的笔也表现出少有的激动,急急书写,不事斟酌,但图一个表达后的痛快而已。

♦一道景观
“ 端庄和柔美的搭配,幽静和律动的融合,一处处大雅而无言的景观,这是涵养精神的家园。轻奢,助长着我生活的理想期盼。”这是我参观“上府”时写在采访本上的一段话,表达着我对这个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极端欣赏和由衷赞叹。
早就听人说过“开元上府”是如何的高端、大气,如何的舒适、雅致,如何的让人望之兴叹,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一见就有些儿心头发颤。你看那绿地上的一片叶子形的白色雕塑作品,好似水面上的一叶自由飘荡的小舟,又似一支曼妙无比的在风中轻轻移动的羽毛,还像一片轻轻喘息着的花瓣儿,似乎想对人轻语什么。你看那些方方的或圆圆的浅浅的水潭,在阳光里展开着波光粼粼的画面,又氤氲着一层淡淡的温润的气息,让人感到无比亲昵。你看那些或亭亭玉立、或婆娑一片、或花枝招展的树木,高低搭配,参差有序,品种多样,各呈芳容,既像彬彬有礼的来客,又像热情洋溢的主人。你看那竹影园、佳木园、墨池园、石砚园,融入“建筑是时刻教育人们的审美大课堂”的理念,把文化和教益放在设计当中,处处精雕细琢,入木三分,让人观园有识,观园有思,接受洗礼,得到启迪。你看无论是那通幽的条条小径,还是那一处处袖珍口袋广场,无论是供老年人休闲的座椅石凳,还是供孩子们玩耍的游乐场所,都设计得那么精巧,布置得那么美妙,让人处处感到温馨和安详,又不乏浪漫和诗与画的情调。
“花带来色彩,绿带来生命。”开元人注重对每一处开发项目的环境设计和美化绿化,其小区内的绿化面积常常大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你走进“开元上城”的时候,真的就像走进了一处公园,而楼房则成了这处公园的景点。相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理由不会感觉到空气清新,没有理由不会感觉到通体舒泰,没有理由不对开发者让利于民、着眼未来的的胸襟感到敬佩。
“离繁华不远,离自然最近。”开元人开发的居住小区体现着这种追求和理念,最关键的是融入了一种大爱的情感。爱这座城市,要让这个城市有更加壮丽的景观;爱这里的人民,要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岁月静好和生机无限;爱这项神圣的建筑事业,要让每一件作品经得起历史的、风雨的和审美的检验。正如墨西哥庭园景观设计著名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所说:“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

♦一个“信仰”
“对每一寸土地都心存敬畏。”我还未曾结识开元集团的老总李忠山,但对他说过的这句话却早已熟知,而且在尝试着进行我的解读。这不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这是一个土地的开发者忠诚如山的“信仰”,因为他深深懂得每一块土地的使命、担当和价值,因而他对每一寸土地心怀敬畏。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是什么?土地不仅仅能够让我们居住,而且它可以生长万物,我们的吃穿住行哪一样不是由土地来提供?自然万物哪一种不是依靠土地而生存?作为农民出身的李忠山,从小当然就懂得土地的重要性,因为土地生长果树和庄稼,人们要靠着土地活命。眼见过为了争几厘米的宅基墙地,既可以让邻居间打得头破血流,也可以让亲兄弟成为一世的仇人。那些爱惜土地的庄稼汉们,他们会顶风冒雪地去开荒,一颗南瓜花的开放就让他们呈现出幸福的模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土地的真理,也是土地告诉人类的哲学。参过军的李忠山,当然更懂得土地的神圣不可侵犯,边境线上的战士总要睁大了眼睛,日日夜夜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疆土,有多少人为此不仅献出了青春,而且献出了生命。作为用来城市建设的土地,总被人们誉为寸土寸金,作为一个开发企业领航人的李忠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在铸就现代化千秋大业的雄心壮志和理想追求面前,在要让集团职工端得牢手中的饭碗的需求面前,在要对得住沂州古城的文脉传承和临沂市民的热切期望面前,在巍巍的沂蒙山面前,在涛涛的沂河水面前,一个热血男儿,他要对他争取来的土地有怎样的尊重和敬畏!
为了让每一个项目的建设都达到心目中的尽善尽美,李忠山每次都要到国外考察不同风格的建筑,带回大量的照片让员工们去欣赏感悟,他要花重金聘请国内最有名气的设计团队来做项目的整体设计和构思,他要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保障建筑质量和美观的需求。他常常以冷静的态度和敏锐的目光,关注着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如果发现施工中有一丝一毫的失误或疏忽,都会做出推倒重来的决定。包括要给新建小区起一个怎样的名字,他都要考虑到对得住这个地段的美好寄托,名字要起得新颖、响亮、洋气,还要韵味悠长,要起到人们的心眼里,过个一百年、一千年都不会落后。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李忠山爱好摄影,也爱好文学,他对土地的敬畏真的是一种信仰。信仰是一种力量,敬畏土地才会得到土地的回报,才会在土地上树立起最完美的地标式建筑形象。一个有灵魂的企业,一定会有一个有信仰的领航者。

♦一组雕像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童年;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成年和未来。笔者是从教四十余年的老教师,对于儿童的成长环境多次做过调研和思考,每到一个居民小区去参观考察,对那些表现童心童趣的景观设置常常充满兴趣,对那些充分考虑到小区少儿成长环境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常常充满感恩和感谢之情。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是优良还是低劣,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就像一棵小树苗长在怎样的土壤中,呼吸在怎样的空气里,是否有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其成长状态是不一样的。在文学创作上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作家一辈子都在写他小时候的经历,写他小时候玩耍和生活的环境与空间,写他故乡的那些人和事,因为他从童年的生活空间里吸取了太多的养分,一辈子都释放不完,一辈子都感恩不尽,一辈子都诠释不够。那些从小生活在脏乱差环境里的小孩,生活在没有文化滋养和阳光关爱空间里的小孩,生活在仇恨和不安全境遇里的小孩,他们的性格、习惯、眼界和胸怀都会有着许多不良的表现。
作为置业集团,重点不是为成年人造家,而是为孩子们造家,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打造优良的成长环境。走进开元集团的开发项目中,我又一次感动了,因为我看到了为孩子们的成长充分预留的空间,为他们栽植的树木和花草,为他们建造的运动场和游乐场。这里有孩子们喜欢的流水和池塘,有他们扑捉蝴蝶和小蝌蚪的地方,有他们做游戏、藏猫猫的地方,有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景观设计,有让他们参加劳动实践的场地,还有供他们去自由阅读的书屋。小区实施严格规范的物业管理,处处干干净净,敞敞亮亮,又有许多的温馨提示,既让孩子们接受必要的约束,又得到有益的引导。物业管理员们也是人人态度和蔼,让人见了如沐春风,个个都是优秀公民的榜样。
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上城”小区的小广场上,几个孩子一起“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雕像栩栩如生,让我走过去微笑着注视了良久,想象着我小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的样子,又激动了良久。把这组雕像安放在这里,这不仅仅是在生动传递一种游戏的形式,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建设者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喜爱。看到这幅雕像,不仅会让孩子们喜欢,也让成人们感到温暖。还有以我省著名作家刘玉堂先生名字命名的“玉堂书屋”,除了藏有刘玉堂先生的全部著作之外,几千册的图书可以供孩子们在周末和假期来这里自由阅读,这是小区里的一间大课堂,它在为孩子们插上未来腾飞的翅膀。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坚决地认为,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必须为孩子们着想,因为他们是未来的新的建设者,站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往往就决定着他们未来有怎样的高度。

♦一本杂志
开元集团有他们的一本杂志,名字就叫《开元》,已经坚持定期印行好多年,无论从装帧设计还是印刷质量都堪称一流,充分体现着这个集团文化追求上的高端品质。在内容的编排上,包括卷首语、聚焦、汇点、品鉴、宜居、悦读、城事、光影、万象等板块,真可谓内容丰富,五彩斑斓。其品位之高、内涵之厚、视域之宽、启迪之广,在企业内部杂志中这是少见的。一册在手,目为所悦,心为所感,情为所动,真有不可多得的感觉。
试看它的卷首语,短短的篇幅,寥寥数语,大约在四五百字的样子,但却凝聚了撰写者深度的思考,传达着“洞见”、“哲理”、“引领”、“鼓舞”的思想内涵,可以说字字珠玑,句句睿语。这短短的卷首语,仿佛就是集团的一盏思想的航向灯。
聚焦、汇点、品鉴、宜居等几个板块,体现着从高处展望,从大处着眼,从细处观察,从实处探讨的特点。对房地产产业的高端引领和科技前沿的瞻望,对开元产业的反思回顾和对在建项目实施进程的深刻检视,对管理者创新经验的总结交流和业主的诉求反馈,对集团职工文化生活和思想状态的观察思考等,在这些板块里进行集中的鲜明的展现。先进的理念、观点、经验、智慧、思想融合在这些文章里面,仿佛吸引着大家来参加一场高规格和高层次的研讨会,让大家充分参与到集团发展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个人成为见证集团发展的主人。在这里,杂志还会传播居家健康生活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让人感觉到集团中充分的人文关怀和对小区居民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我同样欣赏悦读、城事、光影、万象等板块的内容,让阅读这本杂志的人走进更加丰富的人文课堂,天文、地理、人物、时政大事、历史掌故、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艺术欣赏等等,让人走进大文化的殿堂,接受大文化的滋养。读了这些文章,可以让开元人站在开元之外看开元,可以站在建筑之外看建筑,可以开阔工作之外的大视野,可以培养胸怀天下万物的大胸襟,可以汲取来自更多方面的思想智慧和能量,可以让生活丰富多彩,看到诗和远方。
《开元》杂志是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企业精神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传播思想的大课堂,它与集团的伴随正是诗和远方的伴随。

♦一所学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企业的发展凭靠的也是人才的支撑,后继有人,这是社会和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开元集团的领航人和建设者们是深深懂得“教育兴,事业兴”的道理的,所以对配套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总是毫不含糊,从来不打折扣,建好后无偿交付教育部门使用,且负责长期的维护和支持。作为一个长期在教育部门工作的人,曾经见到许多规划中的学校和幼儿园在小区建设中被挤掉了,造成广大居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我对那些没有良心的开发商真是恨得不得了。
谈到开元集团建设的沂河实验学校,我是非常激动的。这所学校面河而建,位置极佳,如果建造住宅当然会有更高的卖点,而开元集团在这里建起了一所占地四十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设计和建设都符合高标准的办学需求。当年我听到这所学校交付教育局使用的消息,真是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开学后不久,时任学校校长王建国同志让我帮助为这个学校拟定一个校训,我欣然应允。当我走上学校东门的层层石阶,回头一望,宽阔的沂河水碧波荡漾,远处的蓝天有鸟儿在自由飞翔,“登高望远,胸怀天下”八个字就猛然跳上了我的心头,我和校长一拍即合,立即决定把这八个字作为沂河实验学校的校训。我们要用这八个字告诉孩子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登高才能望远;读书不是为己,而是为了服务天下。要想看到远方的景致,你必须学会勇敢攀登;只有高的眼界,才有大的胸怀。”我不知道这八个字是否会被学校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们所认可,但在我们教育界,这八字校训特别响亮,这是我为许多学校拟定的校训中最棒的一个,我常常感到骄傲和自豪。当然,这种灵感和激情的产生全赖于这所学校的感人出现,全赖于那阶梯式的校门设计,全赖于我们母亲河的慈祥和宽阔。有爱心,才有创见;有热情,才会有灵感。目前这则校训已深深印在每一届沂河学子的心中,也祝愿成为他们一生的追寻。
在感动于开元集团关注居民子女就学问题的同时,我还在公司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打造开元文化,建设文化开元,把公司办成一所大学校。”这又是一句多么让人激动的口号!每个人都在成长当中,终身学习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坚持,为了集团的高质量发展和长盛不衰,把公司办成一所大学校,的确是非常有远见的一项重要的规划。开元集团的职工培训大学堂正在定时开课,读书和学习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软实力,职工的更好成长就是企业的更好发展。
记得日本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常讲,要视员工为企业的第一财富,要从员工进入企业第一天便提供持续不断的培训,为其提供成长的空间,并提出了“造物先造人”的立企理念。开元集团注重职工的学习培训,这是实现更高发展目标的坚实举措,因为在所有元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

♦一种印象
半天的采风,确实就像走马观花,又像蜻蜓点水,然而浮光掠影般的所见所闻,却让开元集团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企业,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企业,这是一个前程必定会更加美好的企业。记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何镜堂先生曾说过:“我们应把社会的大效益放在第一位,建筑师应以整个社会为最大业主,这应该是每一个建筑师的追求。”因为开元集团就是这样做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企业的前途会更加美好。
在采风活动即将结束时,在区作协孙艳梅主席的提议下,让我给开元集团留下一幅字,我欣然写下了“开元盛境”四个大字,并将之作为这篇采访札记的题目。其意是说,我在开元看到了盛大的境界。
有一次我应邀到城投开元公司去做传统文化方面的宣讲,为他们奉上了一首题为《一个建筑人的情怀》的小诗,特附在文章的最后与广大读者分享,也算赠送给开元集团的另一件小礼物。
“用礼敬的方式奠基未来,
我站在脚手架上眺望远方,
把我的心和砖头紧紧结合在一起,
去完成先人不曾有过的一个个构想。
我从来不珍惜汗水,
因为我要为人们采撷更多的阳光;
我从来不惧怕艰辛,
因为我是打造幸福的工匠。”
2022年6月12日初稿,11月26日再改

作者简介:殷朝芹,1963年生,教育工作者,现任职于临沂市兰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系山东省宣讲工作者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兰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