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朝芹老师《心灵牧场》连载(五)
卷首语
老干部局通知我参与了一次社区老干部工作调研活动,又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座谈会上发言的有一位老郑同志,今年77岁,是当年“三线厂”的退休干部,一名继续在社区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老党员。当他谈起他们的“那时候”,热血仿佛一下子集中到了脸上,声音中便掺杂了激动的泪水,那无私而激情的岁月立即让他又找回了青春。谈起那时候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的严于律己,他们的生活条件,他们那时候的同志关系等等,仿佛都给人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如今的年轻人怕是理解不了的。他讲起每天晚上下班后要负责护送老领导的女儿回家的故事,那山路曲曲折折,那猫头鹰的叫声十分瘆人,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那些石头和树仿佛都鬼鬼祟祟的,人是深一脚、浅一脚,少不了心惊胆战。老领导是在战场上立过战功的英雄,就住在山腰下的一间半老房子里,女儿也只是厂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钳工,老领导每天晚上要早早站在门口举着马灯迎接女儿下班,并向送女儿回家的老郑高声致谢,老郑也就怀着这种致谢的温暖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自己家中。
到了晚秋,许多树的叶子要么变得绯红,要么变得金黄,是一种成熟、庄重而又亮丽的样子。这就仿佛是我们的奋斗一生而功成名就的老人们,端持尊严,着装典雅又不辞鲜艳的色彩,纵使到了谢幕时也要给人一种温暖的印象。由此,我理解了什么是夕阳,它的余晖为什么是那样的迷人而又温馨。
参加一个学校120周年的校庆活动,很是开眼,也很是感动。让一家四代校友站到台上发表献辞,温暖的回忆掀开校庆的盖头;把校史故事以戏剧的形式演给大家看,让人看得双眼湿润;让孩子们在校庆活动中充分扮演小主人的角色,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展示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成才梦想;让校友们能够找到他们在此工作和学习时的老照片,唤起曾经的点点滴滴;让大型表演的花朵开遍整个校园,描绘着生机勃勃的崭新画面······这样的校庆的确有着很大的意义,像一堂别致的生动的大课,让参与者感动于其中,回味于其中,受激励于其中。更加难能可贵的还有一点,这所学校一直秉承了非常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校风,形成了更加突出的和进步的办学品质。不管校长的任期有多长,历任校长都坚持发扬优良办学传统与守正创新的原则,尊重前任,尊重底蕴,尊重根基,尊重办学规律,所以该校的性格一直没有变,而且越来越优秀。有的学校也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了,但许多校长似乎总是自以为是,善于否定前任,大搞一番改天换地的“改革”和“创新”,所以学校的文化始终就像一团浑水,没有沉淀下来的纯正的东西。
立冬了,天着实变冷了,不冷的当然是我们积极生活的热情。















——————















作者简介:殷朝芹,1963年生,教育工作者,现任职于临沂市兰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系山东省宣讲工作者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兰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