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腾冲艾思奇故居
戴启章
我读大学时有一门必修课哲学。初学哲学,不得要领,颇感高深难懂。同学推荐我读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我从图书馆借来这本书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答,越读越感兴趣,喜欢上哲学。心中十分敬仰大哲学家艾思奇,其名字牢记于心。
在云南腾冲和顺古镇旅游,这是一个天杰地灵,文化底蕴厚重,人才辈出的文化古镇。古镇深处巷陌寻踪人文瑰宝,在水碓村遇见了艾思奇故居,心怀敬仰之情,前往拜访。
艾思奇故居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安静。

走进故居院落,迎面艾思奇手握书卷,目视远方的立姿铜像,可敬的学者风范。铜像后面为其父李日垓建的李家老宅,艾思奇1910年3月诞生在这里。他从这里走上社会,走上延安,走上革命的道路。
李家老宅砖木结构房屋,中式石砌圆形拱门,颇具地方本土文化特色。同时点缀西式小品阳台,配上圆顶窗,显示出西式的特点。青藤缠绕,环境优美。艾思奇的夫人王丹一将李家老宅连同艾思奇的一些遗物一并捐给国家。这座老宅经过修缮建为艾思奇纪念馆。
步入艾思奇纪念馆,寻访艾思奇的人生足迹。300平方米的陈列面积,共有三个展厅分别为家学渊源、初历磨难、大众哲学、延安洗礼、一代宗师五个展区,陈列着艾思奇青少年读书求学到延安参加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学习、著作、讲学等方面许多珍贵图片、资料和文稿文物。在朴实无华却饱含沧桑历史的展品前想象着艾思奇手捧书本,仰望天空,深沉思考自然、社会及至国家命运的情景,感受到一代哲学家的思想气息、人生轨迹和哲学贡献,了解了艾思奇紧跟共产党勇于奋斗的革命生涯。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上个世纪30年代他到上海后,启用笔名艾思奇,意为爱好思考奇异事务。其父亲李日垓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元老,参加昆明辛亥重九起义,参加讨袁护国运动,主笔了《讨袁檄文》,被称之云南一只笔。李日垓的进步立场和革命情怀感染了自己的孩子。其两个儿子都走上革命道路。哥哥李庆生,中共党员,曾在东南大学研究西洋哲学,从事学生运动,是五四时期云南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艾思奇从哥哥哪里知道了黑格尔、康德等西方哲学和西方哲学原理。艾思奇接受了父亲与哥哥熏陶与传承,看到了思想的巨大威力,体悟到哲学的非凡之处,立志潜心研究哲学。他写出了《大众哲学》一书,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哺育了大众,对马克斯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那烽火年代,许多人就是读这本书走上革命道路的。至今这本书依然引导和丰富人们的哲学思想。毛主席看了《大众哲学》爱不释手,对艾思奇敬重有加,常有书信往来探讨哲学社会科学等话题。艾思奇还直接参加毛主席的重大哲学活动。

展室里那一本封面发黄的《大众哲学》犹如耀眼的明星闪烁光芒,吸引着游人们的目光。当年青年人读了这本书,领略哲学并不神秘,使得许多青年奔赴延安,走上革命的道路。展厅有一幅曾任蒋介石高级幕僚的马壁教授1984年从台湾返回大陆的时候,特为艾思奇故居题写的一首诗: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余悸犹存的蒋介石也无可奈何地承认这本书冲跨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大众哲学》仿佛是革命的火炬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照亮了道路。游人中无论读过,还是没读过这本书的都心情激动。有人激动的喊出声来,回去一定好好读一读《大众哲学》。我想起当年反复读这本书的情景,特别感激这本书给我的启迪。
艾思奇的一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孜孜不倦地潜心哲学研究,写出了《新唯物主义纲要》、《哲学与生活》,主编了第一本由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艾思奇是将马克思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他毕生以传播马克思哲学为己任披肝沥胆,是我党理论战线上忠诚卫士,令人敬仰的哲学导师。
走出艾思奇故居,走出一个精神家园,回头再次仰望艾思奇铜像,艾思奇一颗中国新哲学巨星的形象在我的心中冉冉升起。在艾思奇故居古屋中,感受到了人民哲学家艾思奇遗留的思想和气息,汲取了智感,激发了斗志,决心再好好研读艾思奇的哲学著作。

戴启章
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
先后从事公安司法、党委宣传
记者编辑等工作
现为辽宁民威律师事务所律师
中国法学会会员、抚顺作家协会会员
在省市报刊发表过小说
散文,杂文,诗歌、评论等作品百余篇
合作发表小说《维纳斯出示的罪证》
后改编为电视剧
在市、省、中央电视台播放

李纳,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声音布道,传递美好。范读导师、心理咨询师、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得主、普通话一级甲等、主任播音员、诵读艺术的资深传播者、播音主持专业职业生涯三十六年。
个人微信公众号:纳一天的云水禅心
首发原创作品投稿:356452725@qq.com、微信 :fsd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