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印象
文/ 徐品
说心里话,我是非常不愿意写所谓的“游记”的。写那种汇报游览情况外加若干景点介绍的“游记”,与其说是一种“自我安慰”,不如说是“折磨读者”,尤其是形容词叠加得不亦说乎的那种文字,更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所以游过的好多地方,或者是追根究底,或者是走马观花,但大多没留下什么只言片语。
然而,济南却不同,尤其是大明湖。
济南仿佛在我的记忆里,应该是有着前世的缘分。记得很小的时候,还弄不清山东在东南西北之时,不知怎么忽然就对济南产生了印象,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在吸引。年龄大了些后,尤其是读了李清照的那首“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更是把我带进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无限渴望中……于是,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里,我来了。
要说起济南,忽然又觉得它似乎没什么好说的。首先它不是首都,因而不会有超强与复杂之极的政治气息与氛围,人们也就没了即使龟缩或匍匐在天子脚下,却仍然要对外显摆其“老大”地位的习性与嗜好,自然也没有多少扭着滚圆或干瘪的屁股、打着为文学艺术或者某某行业而奋斗的幌子,削尖了脑壳拼命往文艺或其他行当的“上层社会”钻营的北漂。而且,它也不是经济特区和什么明珠,因而也就少了许多的阴阳怪气、千奇百怪、穷奢极欲,即便是守着广大的土地仍然表现出一股小家子气也安然自得。
它也不能与南京、西安、洛阳……这样的历史古都相比,尽管它的历史厚度并不逊色于前者,但它毕竟没有“名分”,不在“古都”之列,这就在一个靠着名分和资历说话的国度里,肯定少去了那么一点被世人称为“硬件”的东西。
当然,它也不像昆明那么富有诗意和情趣,那么富有奇异的民俗和歌舞,而且把一年四季都化作一个季节,以至于被人误认为是“春城”。
当然,它不能和成都比,它没有那种富庶安逸、充满悠闲懒散的色彩和气韵,没有那种吹大牛的喜好,更不会说:济南,是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当然,它也不同于北国的哈尔滨,那种将异国风情、冰天雪地、啤酒文化与自身的豪爽大气的性情完美地结合起来,用冰雕和秋林香肠打造出的自身完美……
但是,我仍然喜欢济南。
当我双脚刚刚踏上那片陌生的土地时,那种踏实稳妥的感觉就像黄河在经过很多次的改道之后,最后傍依在济南的身边,抛弃掉了浑身的粗野放荡之气,变得温驯起来,让刚烈中夹带着一丝丝的温柔,宛若那满城垂柳一样。
诚然,来到济南不能不游大明湖,那就如同到北京没去过天安门,到上海没来过外滩一样,那简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大明湖当初并不叫大明湖,隋唐时期叫做莲子湖,又叫历水波,记录这个名称的最早的文献资料是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到了宋朝时又改名为西湖,直到金元时候才开始叫大明湖的。大明湖汇集了济南众多的泉水,使之成为一座庞大清朗的天然湖泊,又因为人工建造了大量的楼台亭阁,因此它又是一座游人漫步其间的开放式的水上院落,并且极具人文风气。
尽管大明湖没有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嘉兴南湖等湖泊的名头响亮,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所拥有的历史位置,而且它还具有其他城市湖泊所难以匹敌的优势。比如,它的湖底是由密封的火成岩构成,即使天干久旱湖水也不会干涸,而长时间的雨水不断,湖水不会暴涨,基本上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水位上,这让人很是称奇。所以,在夏天炎热、秋天干燥的济南,有大明湖提供足够的水分,才不至于炎热干燥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
当然,尽管历史的遗址层层叠叠,但是现在大明湖的“名气”多半还是熏染上了“还珠格格”的色彩,以至于在醒目处都挂起了“皇上,您还记得十八年前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么?”的网络流行语。

也是,在恍惚之中,风雨忽至,夏雨荷和乾隆二人在大明湖畔的雨荷厅内,听雨打荷叶如珍珠落玉盘,湖上烟雨朦胧。夏雨荷亲手泡制了荷花茶献给乾隆品尝,这荷花茶是夏雨荷以鲜荷花瓣、嫩荷叶和莲子、冰糖等制成,非同一般。乾隆呷了一口,满口生香,赞叹不已,这是他从来没喝过的好茶。他十分高兴,边将随身所带折扇铺在案头,攒笔蘸墨,勾皴点染,在扇上画成一幅“烟雨图”,并题诗一首:“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大明湖上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写毕,他把折扇郑重地赠于夏雨荷。夏雨荷该是极端聪慧伶俐,善解人意的女子啊,她深知这段情缘恐难久长,为表明心意,也即在锦帕上写了古乐府诗一首,回赠乾隆,诗曰:“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苇。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了却却又缠绵起这段旷世姻缘。
当然,这是文人笔下的历史,也是作为招徕游客的一种“噱头”。但是大明湖倒确实像一个美人,它集中了南北美女的特点,显得更加风姿绰约,妩媚中不失力度,澄澈中又不失朦胧。有美女自然要有鲜花,鲜花如美女或者是美女如鲜花嘛。所以,当我突然见到数不清的荷花莲子时没有惊喜不已,而是情有独钟。
要说大明湖的荷,那是绝对不同于别处的荷,只见它美美妙妙、虚虚幻幻、迎风动情、回眸一笑,俨然是一副“凌波仙子生尘韈,水上轻盈步微月”的仙女模样。

而济南的柳又是别有一番风味。东北也有柳树,而且多,但是大明湖的柳却是密,而且极为突出的是“垂柳成辨”,那一缕缕低垂的柳条,宛如女人那修长的发辨,尽显出妩媚与高贵。
当然,大明湖更不缺乏的是人文气息,什么杜甫、李清照、蒲松龄、曾巩、铁铉等等等等,简直是不尽详数。
让我深感兴趣的当然是杜甫。如同苏东坡当年“下放”到西湖一般,杜甫虽然不是“下放”来的,但是对于大明湖来说,他的到来绝对有着重大的文化意义和深远的诗学意义。
公元745年,即唐代的天宝四年,在大明湖湖心的历下亭岛,杜甫与当时颇有名气的书法家李邕等人相约,把盏相叙,观赏湖光水色,鸟语花香。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杜甫先生诗兴大发,即兴口占到:“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于是,这一次历下亭岛上文人墨客的一次平常聚会,终使历下亭名扬天下了。
我深知杜甫老先生的“历史”,知道老先生也曾是“潇潇洒洒,游历天下”的活跃分子,豪情壮志虽然比不上李太白,但也是相当了得的。只是后来由于做县官的老爸归西,他自己又高不成低不就,这才穷困潦倒,不得不靠挖土豆之类的“拾荒”充饥。后来又到了成都,他的小日子又有所改善了,在一些有权有势的朋友帮助下,还修筑了著名的“杜甫草堂”,当然那不是一间破草房,据郭沫若考证,当时草堂的建筑质量可与当时的别墅相媲美。你看看,老杜先生还是相当有实力的。

在历下亭,对着粼粼的湖水,遥想着这些前朝旧事,忽然就想起杜老先生的死,也是很有意思的。据说杜甫并不是有病死的,而是撑死的——暴饮暴食。他离开成都后,一路游历到耒阳,某日去山里游玩,不料天降暴雨,洪水泛滥,他困在其中几日,几乎没吃过什么东西。耒阳县令得到消息后,急忙派人乘船将他救了出来,又在县衙里好酒好牛肉的招待一番。可是老杜先生已经饿得不行了,看见酒肉,眼睛直放绿光,因此就不加节制地大吃二喝,结果在当天晚上就被活活地撑死。当然,这个说法是不是实情不得而知,也许是“文人避讳”,也许是“造谣滋事”,呵呵。
当然还有南丰祠,又叫曾公祠,在大明湖的东北岸,北临汇波楼,这是为纪念宋代文豪曾巩而修建的。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故名“南丰祠”。他在齐州(今山东济南)任知州时,推行新法,惩治恶霸,减轻徭役,改革教育,使齐州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升平景象。他主持修筑堤坝、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灾害。他热爱济南的湖光山色,在大明湖修建了亭台桥堤,并均有题咏,极受济南人民爱戴,在他调离齐州时,百姓自觉地拥上街头拉起吊桥,关闭城门以此挽留,在他走后,百姓仍不忘记,择址修建了祠堂以示纪念。

我常常在想,也许从古至今的文人都难以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大官,但是只要能真正用心和情感去服务百姓,真正替百姓着想,为百姓谋福利的,百姓并不会忘记他们,而那些蝇营狗苟的所谓“大官”们,却早已经随风飘散,无人问津了。
在大明湖的北面还有一个祠堂,它的名字叫铁公祠,是为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修建的。然而我发现来此的人不多,或者是来了也只是简单得看几眼便匆匆离去,而至于20多岁的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
据说铁铉曾帅部抵抗燕王朱棣,并长时期固守济南,但终因兵败被捉,又一直不肯屈服投降才被杀害。
然而,谁是谁非?
看着匆匆而去的人群,我不禁在想:一个不去正视历史、而是总喜欢“戏说”历史的民族是滑稽和可笑的。历史,就像一个不语的智人,只有找到与它对话的途径,才可能打开它智慧的门窗。那途径也许是一座祠堂,一块石头,一片黑铁,一根椽子,也许只是一个古字,一片瓦,一块砖,一把土,乃至一株野草……然而,它们都是会说话的,会审视我们,会看透时间,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黄昏将至,落霞漫天。

我在湖边的一个茶楼里慢慢地喝着茶,望着夕阳正一抖一抖地浸落在大明湖远视的苍茫里,使8月的湖面有了一种别样的情调。
然后站起身,慢慢走上台阶。那一刻,我突然产生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一股冰凉的寂寞在血管里奔涌,不是因为没有人烟,不是因为缺少繁华,而是因为一种落寂。正如柳永所词: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微暗的夜色中,我步出大明湖公园的大门。哦,我儿时的想象,在梦中魂牵梦绕的大明湖。此刻,我多想望穿那山光水色,超越所有的诗文、题词、官味、文化、相机、时间、钞票,只是静默地在这里驻足,或者是永久地躺在这里……

徐品,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协理事兼纪实文学委员会主任,《玄菟旬刊》主编。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小说月刊》、《北京文学》、《短篇小说》、《阳光》等刊物并多次获奖,有作品入选教育部编选的小学生阅读书目。著有诗歌散文集《精卫鸟》、长篇历史传记文学《民国社交圈》、长篇历史小说《一号伪装者》、长篇小说《太阳里的冬天》,2013年获首届抚顺作家奖。

李纳,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声音布道,传递美好。范读导师、心理咨询师、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得主、普通话一级甲等、主任播音员、诵读艺术的资深传播者、播音主持专业职业生涯三十六年。
个人微信公众号:纳一天的云水禅心
首发原创作品投稿:356452725@qq.com、微信 :fsdtl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