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娄底市,入新化县,我来到千年古镇白溪。
正值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只见清澈资江如一条巨大的碧带绕镇而过,高山如黛环峙,不知名的花朵遍布山坡与乡间小道。
千百年来,这座梅山古镇依旧保留着每月阴历初一与初六“赶场”独特民俗。
“赶场”那天,只见四方八面的农民挑着各自的农特产品蜂拥而至白溪镇上。
古老的青石板上摆满放着各种琳琅满目的价廉物美的土特产。
吆喝声、欢笑声、叫喊声混杂在一起,迷漫着大街小巷,热闹非凡。
其中,白溪豆腐香干特别引入注目。
只见一块块小长方形白溪豆腐香干,堆成一排排的整齐摆放,色泽黄金,在春天的太阳下闪闪发光,清香四逸,真令馋涎欲滴。
游客们千万别小看这小小的白溪豆腐香干。
它大有来历,在民间传说众多。
相传清乾隆皇帝游江南,途经白溪镇,吃了水豆腐,啧啧称赞。
乾隆皇帝究其原因,当地黎民百姓告之:白溪江畔的八仙街上,有口水井里住着一条白龙,经常喷出龙涎。井水碧彻清亮,喝之清凉爽口,与众不同。
白溪水豆腐正是采用这口井里的水加工而成。
于是,乾隆皇帝大喜,当即赐名这口井为“金殿井”并挥毫题词:“走遍天下府,白溪好豆腐。”
另外,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很久以前,白溪是一片白沙洲,清澈的资江从旁流过,岗上树木丛生,十分清静。
几十户人家就散落在这里。因为这里处处是白沙,故当地人称此处为白沙,即后来的白溪。
那时候的黎民百姓就开始自己制作水豆腐了。
不知道哪一天,村头迁来一家人家,但家里只有一个老太婆。
只见这个老太婆做的水豆腐洁白得像天上飘落的雪花,非常好看而且好吃。
于是,村里许多年轻人都跟着她学做豆腐。
另外,年轻人还经常跟她到资江边洗包裹水豆腐的布而且形影不离。
突然,有一天,年轻人与那个老太婆经常洗的资江边沙滩上冒出一股清泉,而且那个老太婆也瞬间从他们身边消失了。
众人惊讶时,抬头一看,只见天空正南方飘浮着一朵巨大的莲花,观音菩萨站立其上。
于是大家赶紧对着莲花上观音菩萨诚心叩头与焚香祷告。
原来,那个老太婆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啊。
后来当地人在他们经常洗包裹水豆腐布的地方修了一座殿,取名金佛殿,又在殿傍挖了一个井,井水清澈甘甜。只可惜,如今这口井早已被资水淹没了
一块小小豆腐,却拥有如此多美丽的故事与传说,在国内属实罕见。
为了把“小豆腐”做成“大产业”。
在新化县委县政府与白溪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今年4月11日上午,新化县白溪豆腐产业园在白溪镇十茶村举办了盛大的开工仪式。项目预计总投资2.7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40亩。
这标志着白溪豆腐这一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迈向了坚实步伐,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
“走遍天下府,白溪好豆腐。”充分反映了当地百姓对白溪豆腐的喜爱与自豪。
白溪豆腐:色如雪,光如阳,质地细嫩,久煮不散,鲜香爽口,不愧为湘中最美佳肴之一而且富有浓厚的梅山后裔独特的民俗风情。
资水涛涛,白溪悠悠;
岁月更替,时光流转。
唯有湘中白溪豆腐依旧在不断地向世人诉说它曾经的辉煌与传奇。
白溪豆腐,
旖旎了无数风尘栈客,
璀璨了多少梅山画卷。
一寨锦绣越千年,
世人当惊白溪殊。
欲问三湘大地何处豆腐好,
路人遥指新化白溪水豆腐。


作者简介:
张文波,现为湖南岳阳晚报新闻记者。
曾在海南省新闻界工作过二十年。
1989年加入海南省青年作家协会并取得作家证。
从事新闻工作已有三十四年了。
一生致力于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工作。
曾在国家官方媒体发表三十二万字左右长篇小说《梅山深处 花花的故事》(与人合作);《滴露的山茶花》(与人合作)等中篇小说(每部五万字左右)三部;短篇小说《教授的女儿(与人合作)三部(每部三万字左右及诗歌散文七百多篇。另外,发布的新闻稿件数以万计。
一生致力于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工作。
在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之路上,我永远在路上。
座右铭是:“做一个真正有信仰、有情怀与有骨气的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