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盘古乡穿心碾
闫照有 牛金元
“穿心碾”是泌阳县盘古乡东南部山区一个山明水秀的小村子,宽阔平坦的平(顶山)——桐(柏)路从村西穿过,村前一条银练似的村村通公路横贯东部村组,村后坐拥着林木茂盛、翠竹滴翠的山坡。那盘远近闻名的“穿心碾”就在村前的公路边。“穿心碾”村就因村头这石碾而遐迩闻名。
这个小村我们早就熟悉,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家乡到南山拾柴割草往来的必经之地。那时还小的我们光听劳力们说,也没有见过,直到几十年后的前不久我们采访来到这个村,才见到了传说已久的它。
展现在面前的穿心碾碾盘,很像一方圆大的砚台,它由白芝麻灰大理石雕凿而成,做工相当精细。它的最外边是约有一二指厚和等高的石边,用来挡住碾动的谷物不外撒。挨着是稍显粗糙的碾盘边,往里就是碾动得平滑的里盘了。上面均匀分布着凿刻的细线槽,那是为了碾动谷物时更糙、成米更快。盘边上还有一个豁口,那是用来收米或下雨往外淌水用的,石碾通身厚约二、三十公分。
村里72岁的余茂松老人介绍说,这盘石碾也不知道是那辈祖上留下来的,也不知历经了多少代。它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的石碾碾磙是实心的,要用磙框,碾杠插在磙框里拉或推。而这盘石碾,碾磙是空心的,碾杠直接穿过石碾和碾盘中的立柱(俗称碾脐)相连,“穿心碾”便由此得名。据老辈人传说,这是上神特意赐给当地百姓的宝碾,一斗谷,能碾出一斗米来。因此,方远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这里碾米。因它救苦济困,福佑百姓,全村人也一直顶礼膜拜当神供奉,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人来烧香。春节“磙”上要贴“青龙大吉”春联,碾上要贴“福”字,要用上好的供品猪肉大馍,焚香、烧表、放鞭炮,躬身作揖,以示敬祀。尽管当时战乱频仍,兵连祸结,这里山民因有斗谷斗米宝碾的厚泽,也勉强糊口度日。后来,有一个江南的风水先生,路闻此碾神奇,便悄悄赶来,他在此碾旁左观右看了三日,断定碾内必有宝物。就乘人不备打开石碾,果然掏出一对金小虫(麻雀),也有说是两只金燕子,后不知走匿何方。从此以后,这盘碾就失去了往日的神通,斗谷再不能碾出斗米了,山民生活也陷入饥寒困顿之中。并斥骂那个贪婪自私的风水先生为“下江蛮子”。
现在,碾磙就在另一位村民岭上的麦场里,磙身仍光滑依旧。碾的两头图案花纹非常精美。但遗憾的是,我们看的时候,空心也早已被他用水泥灌注成了实心,以作打场用了。
前几年,有一个外乡人要出2000元买走这盘碾以作它用,并开来了卡车,来了二、三十个精壮劳力,准备装车,却被村民余茂科拦了下来。他朗声说道:“这是先辈人留下的财宝,谁也不能动它!就是因为有它在,俺村才叫‘穿心碾’,如果让你们拉走,俺岂不是连村名也没有了吗?人在村在碾就在,给金给银也不卖!”那些人听罢,悻悻而去。
星转斗移,岁月如歌。穿心碾风采依旧,小山村早已改变了模样。现在,全村住着30多户人家,110多口人,家家喂牛养羊,利用山坡发展林业经济,年人均收入近8000元。村里先后走出了10 多名大学生,其中有工程师,律师和公安干部,还有拥有千万元资产的私企老板。全村邻里和睦,尊长爱幼,平安和谐,衣食丰足。大家一门心思发展经济,协力建设振兴美好山村。
采访该村所见所闻,又以拙句记之;久闻风骨叹神奇,济困斗谷出斗米,遇盗金雀不知踪,留下劳苦千滴泪。幸存又幸逢盛世,山乡腾欢新天地。沧桑石碾随岁古,金雀识家飞复回。守望农家五谷丰,见证日月悲变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