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刘常桂,一位来自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的才女,她还有一个充满诗意的网名 —— 爱莲说。她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诞生,从小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青岛黄海学院琅琊文学社的主编,刘常桂在文学领域展现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同时,她还是青岛西海岸作家协会、青岛西海岸诗歌学会、青岛市诗词学会、青岛市作家协会以及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在各个文学团体中积极交流与创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
刘常桂酷爱古诗词,喜欢把自己的心情融入诗词。每一首诗词都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或喜悦、或感慨,都通过优美的文字传递给读者。她的作品散见于各微信平台公众号、《西海岸报》《青岛晚报》《中华辞赋》《诗选刊》等众多媒体,凭借独特的风格与真挚的情感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她的一些作品在重要赛事中荣获大奖。

刘常桂
经作者应允,本栏目编者将她近期的几首诗作刊于此,供大家细细品味与欣赏......

登 高
盛誉王冠重,谗讥刀剑风。
登高荣辱忘,天地与人同。
悟 空
修心到悟空,何计与谁同。
古井无波水,任凭南北风。
春节归乡
一路驰如电,车前景物亲。
近乡情更切,时遇旧芳邻。
年来有感
年来俗事多,疲累向人磨。
何日抽身去,乘舟泛绿波。
立 春
堤边人独步,入耳好音传。
好音生何处?泠泠石上泉。

刘常桂的诗作,主题都源于生活中的多样场景与内心的真切感悟。无论是对人生起伏的喟叹、对精神境界的执着追寻,还是归乡时的眷恋情思、生活重压下的疲惫之感,亦或是对自然的深刻体悟,都极易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这是因为这些诗作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遭遇或思索的问题,贴近大众的生活与心灵。

编者认为,从艺术层面来看,刘常桂的诗歌具备三大显著特色:
丰富自然意象的运用:诗中大量运用了自然意象,如《登高》中的 “天地”,《悟空》中的 “古井”,《春节归乡》中的 “车前景物”,《年来有感》中的 “舟”“绿波”,《立春》中的 “好音”“泠泠石上泉” 等。这些自然意象的运用,不仅为诗歌营造了丰富的意境,还通过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衬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语言简洁质朴:语言通俗易懂,摒弃了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以及生僻字词的使用,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精准地传达深刻的情感与思想。例如 “一路驰如电,车前景物亲” ,短短十个字,便将归乡途中风驰电掣的速度与对沿途景物的亲切感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迅速融入诗人所营造的情境之中。
字词精准,韵律和谐:通过精准的字词选择与巧妙组合,诗歌展现出极强的表现力。如 “年来俗事多,疲累向人磨” 中的 “磨” 字,极为生动地刻画出俗事对人的消磨,使读者能真切体会到诗人的疲惫之感。而且,诗歌整体十分注重韵律的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在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