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春日,风拂柳绿,花绽新颜。新华大采风团队诸艺术家康留国、何小荣、于万元、徐维良、林玉刚、崔正、邱春林、张庆华、王志祥、武姗姗、石改凤等,怀逸兴豪情,共赴国家植物园,寻山桃花溪之胜景。 初入园门,巨石矗立,上书 “国家植物园”,苍劲有力。众人前行,小径蜿蜒,两旁树木葱茏,虽未及盛夏之繁茂,却已显春日之生机。行不数里,忽闻潺潺水声,如鸣佩环,心下喜之,知山桃花溪渐近矣。
及见溪流,但觉眼前一亮。溪水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溪边山桃灼灼,花开烂漫。粉者如霞,轻盈柔美,似少女之笑靥,娇俏动人;白者若雪,纯净素雅,犹仙子之羽衣,超凡脱俗。微风过处,花瓣纷飞,或飘落于水,随波逐流;或洒于衣袂,暗香盈袖。
众艺术家等,皆沉醉其间。摄影家们架起相机,或蹲或立,或寻角度,或调参数,欲将此美景定格于方寸之间。但见他们目光专注,神情严肃,每按一次快门,似都在捕捉这春日里最美的瞬间。
而艺术家们,早已被眼前的美景深深触动,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一时间,山桃花溪畔的创作氛围愈发浓厚且独特。
画家于万元、崔正、詹品良、刘珉、许葆华、李凤兰、彭彩虹、张庆华、闫友会等各自寻得一处心仪之地,支起画架,铺上画纸。
他们的周围,仿佛被一种无形的结界所笼罩,外界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只剩下内心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美景的痴迷。阳光透过山桃繁茂的枝叶,洒下细碎的光影,在他们的肩头、画布上跳跃。偶尔有一片花瓣轻轻飘落,掉在调色盘里,仿佛是大自然给予的独特颜料,为这创作的氛围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诗意。
画家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眼神专注而炽热,手中的画笔如灵动的舞者,在画布上翩翩起舞。他们时而微微皱眉,仔细斟酌色彩的调配和线条的走向;时而轻轻点头,对自己笔下逐渐成型的画面感到满意。在他们身旁,摆放着各种颜料和绘画工具,井然有序,仿佛是他们创作的得力战友。周围的观者们也都自觉地保持安静,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欣赏与期待,不敢轻易打破这宁静而专注的氛围。
书法家何小荣、邱春林、徐维良、吴文彬、丁时平、沈韦良、谢胜明、董德明等围坐在一起,铺开宣纸,摆上笔墨。淡淡的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与山桃花的芬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息。他们一边研墨,一边低声交流着对书法和绘画的见解,偶尔会因为某个精妙的想法而相视一笑,眼神中闪烁着灵感的火花。
当书法家提笔蘸墨,准备书写时,周围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跟随着他的笔尖。只见他的手腕轻轻转动,笔锋在宣纸上缓缓游走,每一笔都仿佛带着一种韵律,与山桃花溪的潺潺流水声相互呼应。
而画家们在绘制写意画时,更是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他们大笔一挥,墨色在宣纸上迅速晕染开来,如同山桃花溪的水波荡漾。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不时会有微风拂过,吹动着他们的发丝和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为他们的创作伴奏。
整个创作现场,既有画家们专注作画时的安静沉稳,又有书法家们交流探讨时的热烈氛围,两种不同的氛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而那些盛开的山桃、流淌的溪水、飞翔的鸟儿,都成为了这创作氛围的一部分,仿佛在共同演绎一场关于艺术与自然的美妙乐章。
有画家铺开画纸,以细腻之笔触勾勒山桃之形,用绚丽之色彩渲染花瓣之韵,不一会儿,纸上便绽放出一朵朵栩栩如生的桃花。一旁观者,啧啧称叹,或低声交流,或静静欣赏,不忍惊扰这创作之氛围。
亦有书法家,铺毡展纸,蘸墨挥毫,笔走龙蛇间,“山桃花溪” 等妙句跃然纸上,字体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与这自然之景相得益彰。
沿溪徐行,溪畔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卧牛,憨态可掬;或似灵猴,活泼俏皮。众人或坐于石上,休憩赏景;或依石而立,留影纪念。远处山峦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恰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行至午后,众人于溪边草地稍作休憩。铺上毡毯,摆上美食,共享野餐之乐。谈笑间,畅叙艺术之感悟,交流创作之心得。阳光温暖,花香四溢,时光仿佛在此刻静止,只留下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桃花溪畔。
及暮,夕阳西下,余晖洒于溪面,波光粼粼。众人虽意犹未尽,然归期已至,遂收拾行囊,踏上归途。回首望那山桃花溪,渐远渐淡,而其美景,已深植于心间。
归后,众人皆念山桃花溪之美,叹自然之神奇,感创作之灵感。虽行程短暂,然收获颇丰。遂作此文,以记此次游历之乐,亦盼他年,再续艺术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