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播诵:樊昕
音乐合成:刘晴 编辑:杨建松
题记:金水河畔的八大家,是因最先到达这里垦荒的八姓而得名。
二十世纪上半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鄂南难民如潮。生活没有着落者不得不铤而走险。
蒋介石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想尽办法消除威胁,尤其是共产党、朱毛红军,当然也包括附近向朱毛输送兵员的难民。陈振先建议他:可在金水河建闸办场,积累资金,发展农业。

一听说办场可以生钱,蒋介石的劲头来了。
其实,早就有人向他建议过,只是没引起他的重视。
那还是1924年秋,长江大堤在嘉鱼县肖家洲崩溃,几米高的黄浪扑进金水河,成片房屋倒塌,数千生民溺死,四县损失惨重,社会舆论哗然。为此,湖北督军萧耀南不得不派人查勘,事后,查勘队长吴雪沧报告道:“金水受灾非不能免”,“可在金水河入长江处‘创闸’”。

著名水利专家宋希尚也同意吴的意见,他认为处理好了金水河这一个案,还能为长江的“任何支流和技术设计”提供借鉴。为了打造这个“经典”,他甚至计算出了修闸后的经济回报:上游约有260平方千米的河滩将不再受洪,另有40万亩近河土地也将升格为“膏腴”,年丰不失。他肯定地说:“修闸一次性花费大约需要90万大洋,而闸成后每年却可增收3000万元,而且还可持续。”

蒋介石真的动心了,1932年9月5日,急需大钱剿共的他亲签了《关于修建金水闸的批文》,并令亲信杨思廉接手江汉工程局,筹备修闸,规划“金水河流域农场”。
却说在江夏区东有个鄂城县,这里的江水也常常倒灌。1922年四县六属滨湖士绅又请于省府,湖北督军萧耀南立派辛亥革命元老吴兆麟急赴樊口,出任“堤工总理”,督率几千民夫堵口安农。民工中有位刘姓青年,不仅身强力壮,而且头脑聪慧,只因家徒四壁,外又少地,故三年来一直在吴兆麟手下勤工领赈。一次,他听吴总说金水河要修闸、兼办一农场而且国营,他待不住了,婉言谢绝了续任“王唐黄堤工督办”吴兆麟的挽留,约了两个穷兄弟,趁河闸尚未开工之际赶往武昌县,并在金水河边的沼泽中仔细拈了一处稍高的湖滩安顿下来,这便是今“八大家”之肇起。

初到这里的流民还只有四姓六户,但在莽莽中却即成地标,周边乡民称其为“鄂城棚”。
尽管环境十分恶劣,棚少邻孤,但他们满怀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吴兆麟,相信他所说的“金水闸”一定能修,自己撞上大运的希冀一定会实现。
然而,就在他们刚刚把棚脚扎稳的第二年七月,前湖东湾大堤溃倒,鄂城棚来不及逃避,物人尽漂,数家老小“缚其手而缠其足,以示死则同穴”之义在江洪里挣扎。好不容易挣脱初劫,秋洪又涨,赤矶山堤口再缺,可怜鄂城棚一夜又被荼毒,百里黄汤上哪有一户?
但他们的希望没有泯灭,刘家家主不断给兄弟们打气:只要挺到闸成,就会有好日子……然而,此时的“金水闸”却好比楼上金闺,只听楼板响,就是不见人下楼!
1931年,长江又是大水,湖北省水利局命副总工程师孙卫伯主持以工代赈,在禹观山东修坝截河。武嘉咸蒲四县抓住这一档口,尽力开荒、及时抢播抢种抢收,结果秋收暴丰,产值一下猛增800万元之巨。鄂城棚第一尝到了“狗子不吃锅巴粥”的丰收味!遗憾的是年冬由于无法排渍,不得不掘坝放水。但这次坝起坝消的失败极有价值,它让鄂城棚看到了切实的希望,更让国府经济委员会痛下了修闸建场的决心。

其实看到的还有许多的流民,这不,鄂城棚又添了几姓,八大家就这样凑齐了。有人说,八大家之“大”,不是指人多户众,而是说这些穷汉勇敢且坚毅,我也以为此乃至理。
1935年初,金水闸终于修成了,创办金水流域农场也被提上日程,陈振先奉蒋介石之命走马上任农场场长。


然而天不遂蒋,先是豪强挑唆暴民击杀了陈振先,继而是日寇占领武汉,八大家人的好梦也随之告虚。
终于熬到了1949年5月15日,大武汉解放了,在捧起沃土的那一刻,八大家人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我本不了解八大家,但因同窗刘益善乃该“家”子弟,故视线被吸。
刘益善(1950—),祖籍鄂城,却出生在武昌县。1963年秋我俩同时考取武昌县第一中学,后又同时进入华中师范学院读书。毕业后他进入《长江文艺》,从最底层做起,直至编审、主编、社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他,从知青时开始创作,60年间共发表小说、散文、诗歌600余万字,其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诗刊》优秀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诗人奖,长诗《向警予之歌》获中国第六届长诗奖。还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当年那些付出的血汗终于炼成了至晶!通过这些,我在他身上发现了老“八大家”那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不把苦难酿成美酒不甘心的深情!

到这里,八大家的故事暂告一段,但我相信,刘益善只是一个逗点,日后的八大家,芳华必定更盛,精彩一定更多!

作者:彭敦运,武汉江夏高中退休教师。

朗诵:樊昕,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朗诵演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考级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湖北省礼仪学会理事、主持人礼仪专委会主任,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秘书长。湖北省第七届最美文艺志愿者,湖北省第十一次文代会代表,湖北省新文艺群体带头人,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朗诵艺术史话》湖北篇联合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礼仪&文体礼仪副主编。
音乐合成:刘晴,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省朗协融媒体专委会成员,辅山雅苑工作部成员,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成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三年阅读已逾一亿九千多万。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