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住在一块狭长平坦的冲积小平原上。一条大河从这块平原中弯曲泻过。此河名叫甘溪河,以前叫茹水,是澧水在永定区域内最大最长的支流。河东地带叫罗家岗,背靠朝天山;河西那宽广的地带,叫七家坪,以前叫姚家坪。因“姚”与“摇”同音,摇来摇去,摇得这一带年年灾荒,战乱不止,鸡犬不宁,民不聊生。本地人认为此地名不吉利,决定更改地名。因当时这里住着吴、覃、陈、李、张、曹、钱七姓人家,故人们就把此地更名为七家坪。
七家坪西南角有兜五人合抱不住的桂花树,处在大路旁,枝繁叶茂,像一把绿色的天堂伞。一到中秋节,桂花香飘方园十里,香气逼人,沁人心脾。四乡八里的人,或路过行人都会摘几束桂花插在自家的花钵里。酷夏,本地人或行人在这里避暑,或下棋、或说书、或打渔鼓,……农忙季节,外面下大雨,百多人挤在树下避雨,外层的人都不会被雨淋湿。
大树四周有序长着四株大小不等的小桂花树,生机勃勃。小桂花树遥望着大树母亲,竞相快乐地成长。有诗赞曰:前山天门对园开,后依狮岭望军岩。左侧天子张家界,右邻教字书箱岩。大河弯曲环舍过,桂中五桂抱庭开。园圃一帜迎风展,芳名留世永不衰。
七家坪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民风古朴。相传这里唐朝以前就是一座城。二十几年前,我在农村教书,周未做农活,一天,搬着锄头路过离河岸不到五十米的地段,发现有大石条砌的城墙遗迹。本地人把这里叫做古城坪。
七家坪四面环山。东面的山最高、最奇、最秀丽,那是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著名景点朝天观。
北面的山像一座圆柱形的甑子,人们把它取名为甑子岩。“甑子岩,甄子岩,只准吃来不准攒,谁若攒了来年不要来”,这是在当地人们之间流传的俚语歌谣。这里的甄子大、中、小三种型号都有。
和甄子岩并排的山叫茂古岭。它的半山腰有个猫脑壳顶。猫脑壳顶下面有个高约四米,宽约两米,长约六公里的黑洞。据传说,山下村民家若有大务小事需要碗、杯、筷,尽管来借。借物之人只要在洞口往里走五米,烧点香纸,说出来意,一扇石门会自动打开;借物点好带出后,石门会自动关上。后来,山下一名贪心懒汉,借物后少还了一个碗、十个杯子、十把勺子,石门震怒,从此就紧闭不开了。
西面是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脉。仰望去,巍峨高耸,像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镇守边关一样,当地人把它命名为望军岩。山顶是一块宽阔的平地。只要天空晴朗,站在山顶向东南方向望去,四五十公里开外的天门洞清晰可见,轮廓分明,如在咫尺。
望军岩南约四百米有一山峰,极似一只威猛无比的雄狮张着血喷大口。口中含着一个金箱子,相传这个金箱子就是这只雄狮的女儿。人们把他取名为狮子垴。
望军岩山下的扒龙潭,位于七家坪、竹园坪、张家咀三地的交界处。此潭是甘溪河中最大最深的。说它大呢,几百人同时在潭中洗澡、游泳都显得宽敬,不拥挤;说它深呢,潭深不见底,没有一个人能一口气钻到潭底抓把沙子上来。即使三伏天,无论外面怎么炎热,潭底的水却冰冷刺骨,人钻到潭中过半时还是抵御不住冰冷的寒气,不得不返回水面。
遇到天大旱,三地各组织抽水机从此潭中抽水灌溉各自的良田。无论抽多久,当潭中的水下降二三米,直到一对极似棺材的石盖子出现后,水面就不会再降了。有人不信,在岸边做记号,加了几台大型抽水机,几天后水面还是不动。到底是何缘由?直到现在还是个谜。当地的百姓都称扒龙潭是一个“救命潭”。
七家坪还是一块红色热土。大革命时期,贺龙领导的红四军来到教字垭。红四军第二路指挥覃辅臣家,就在七家坪村南边的竹园坪。军部设在七家坪村吴扬明家。吴家位于茂古岭山下,是一栋十六间四合院木板房,被成片成片的绿竹青树环抱着。房屋坐北朝南,气势磅礴。院中是由石条铺成的宽敞的塔子。塔子东西两边各有一个长方形池塘。池塘的三方抵过道,一方抵塔子,池塘比塔子低五十公分。池塘里一年四季都有水,池塘底边放有阴沟,可把污水排出池塘外。池塘后的天井很敞亮。如今村里想恢复红四军军部旧址,搞活红色旅游,供游人参观,可惜原旁屋不复存在了。
望军岩巍峨高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贺龙军长在望军岩山顶派有哨兵站岗,在狮子垴驻扎着军队,防止敌人从山后偷袭。
一天,前方战斗打响,激战正酣,贺军长却和一个老人下棋。老人身如筛糠,两腿颤抖,右手拿不稳棋子。贺军长却运筹帷幄,胸有成竹。贺军长笑着说,老人家,有我在,不怕!他们打他们的仗,我们下我们的棋,不管他们的。一盘棋还没下完,一个通讯兵气喘吁吁跑来报告,红军大捷。贺军长听后哈哈大笑,老人却双眉紧锁,惊诧不已,心有余悸。
爷爷生前曾对我说过,他十一岁时,站在那株大桂花树下,看到红军头戴斗笠,打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背包和枪路过古城坪开赴外地。队伍很长,走了很久才走完。行军中,贺军长高大威武,留着八字胡,比一般人高半个头。他爱兵如子,他的战马让给伤员骑,他步行。
教字垭、中湖两地人民做梦都没想到的一条宽二十四至三十米的杨家界大道会从这里通过。这是市委市政府发展搞活西线旅游的具体措施。现在从市区坐车到杨家界索道不要五十分钟,到我老家只要四十分钟。每天从这条大道去杨家界、天子山景区的旅游大巴、自驾游小车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随着教温二级公路和桑龙高速公路的相继拉通,从杨家界大道经过的旅游大巴、自驾游小车会大幅增加。宽广平坦的七家坪村,将成为各路老板争相投资的热土。
自2015年3月湖南省住建厅扶贫工作队进驻七家坪村四年来,七家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两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全村脱贫摘帽。农作物经济成了规模;张家界农业示范科技园建成;宽五米、长约五公里的村主干水泥路拉通,每组每户通了水泥路;每家每户接通了自来水;每家每户周围砌了水沟、打了水泥地面;组道旁建有垃圾池,看不见一片白色垃圾;村主干道和组道安装了路灯,我老家旁就安装了两盏,出外不用手电,昼如月光普照。
村部修建了篮球场,各组修建了游玩体育锻炼广场,农村妇女像城里人一样有地方跳各种广场舞了。一派生气勃勃的新农村景象。
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经过考察研究决定,加强全村土家建筑木板房登记保护,在部分组搞农家乐经营试点。
我老家有一栋三柱五棋五间大木板房,坐西朝东,气势宏伟。修建于1930年,距今有近九十年了。
听说当时曾祖父和曾祖母花了四十多块光洋,买了一片山大树才修成。曾祖父母请了十几个帮工,花了几个月才搬完木材。从砍树到房屋建成花了两年。大祖父时年二十四岁,二祖父时年二十岁,正是年轻力壮的年纪,劲大搬得起木材;而我祖父当年只有十二岁,年纪小,只能给砍树搬木材的帮工送中饭及茶水。
五间木板房,除中间那间正屋作堂屋外,曾祖父母按年纪大小从北到南给我祖父四兄弟分了屋。祖父排行老三,分得堂屋南边那一间。后来,祖父将他那间正屋和半间堂屋分给我父亲。
前年,我向三叔、四叔各借二千元,将父亲继承的那间快要倒塌的房子全部换新整好。全部换了檩条,加了小青瓦。邻居说,小青瓦至少五年要捡一次,工钱又贵,不如换成现代通用的水泥琉璃螺丝瓦,永久不要捡,多好。我说,把小青瓦换了琉璃瓦,好是好,但没有土家建筑的味道了,不换。
不久前,我回了趟老家,就听人说,上级要在杨家界大道西边古城坪地带修建三百亩的旅游客运中转站和两百亩的休闲茶馆一条街。还听说村里正准备修一条六米宽,从村主干道出发,经望军岩半山腰,向南斜上狮子垴下的漆树塔,再斜右上山顶分叉,往南可上狮子垴山顶,住北可上望军岩山顶。开发望军岩这一带,供游客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