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人按〕妙手运剪,上穿下突,行云流水,通红的纸片上下跳跃,不经意间,活灵活现的小动物魔术般地展现在面前,让人眼花瞭乱,不可思议,魅力引人入胜。夫人几番提出,期望见识一下剪纸艺人之绝技,于是,2024年6月16日,我与夫人一起,登门拜访了刘运金。
〔人物简介〕刘运金,女,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剪纸”青岛西海岸新区代表性传承人;青岛市手工艺首席技师;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理事;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西海岸新区分会副秘书长。
刘运金
〔采访时间〕2024年6月16日
〔采访地点〕青岛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韶山路社区
我(采访人,下同):您做个自我介绍吧?
刘(刘运金,下同):我叫刘运金,生于1972年11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人。我干过个体,做过生意,但剪纸是从小就烙在我身上的不可磨灭印记。
我:您是什么时候被评定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
刘:是2018年5月。(说完,她递给我一本证书,这是西海岸新区文化部门颁发的。我接过来仔细端详,上面写着“命名刘运金为第三批(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胶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连年有余-福
我:我不太专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域内,剪纸技艺为什么称“胶州剪纸”呢?
刘:“胶州剪纸”是一个专用词。青岛西海岸新区,包括老胶南一带,剪纸的历史渊源流长,但其溯源和风格与胶州地区的剪纸本质上有相同之处,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这个项目就冠名“胶州剪纸”了。这只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全面。
我:那么,胶州剪纸有什么特色呢?
刘:最大的特色,就是细腻和生活气息浓郁。这是在历史上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融百家之长,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的,从众多个体当中总结出来的共性。您知道,在明清时期外来人口的大量聚集,带来的是不同文化的融合共生,这必然影响到剪纸技艺特色的形成,是粗犷还是细腻,这取决于各种不同文化元素的交流碰撞。
和谐平安
我:讲讲您的剪纸经历好吗?
刘:我从小时候就喜欢剪纸,具体是什么细节触发了我剪纸的兴趣,现在想不起来了。但我记得很清楚,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看见母亲剪纸,我就很好奇,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会儿就神奇地变幻出一朵花,一只小鸡,太不可思议了!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村里的文化生活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一些老的技艺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村里有位安王氏,这位老人在村里名气大,主要是她的剪纸技艺高。我母亲见我对剪纸有兴趣,就领我来到了安王氏老人的家,跟她学剪纸。天长日久,我的剪纸也自觉不自觉地逐步上路了。青岛西海岸这边剪纸名家挺多的,我遇到问题,就去向省级传承人王明香、王德蕊老师请教,更是经常的向身边的剪纸老师管茹、薛娜学习,一起研讨技艺,在求索中不断提升自己。
我:您的作品屡屡获奖,重要的奖项有哪些呢?
清风竹韵
刘:(指了指客厅里的书橱),您看,这几个格子里,全是获奖证书,塞的满满的。许多的奖项我都记不清了。这里有个获奖名单,是从2005年开始记录的:《喜鹊登梅》2005年在胶州市“凤翰杯”剪纸艺术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四季平安》2008年荣获“辛安杯”青岛市民间剪纸艺术邀请展银奖;《庆祝建国六十周年》2009年在“辛安杯”建国六十周年民间剪纸精品展中荣获一等奖;《花开有余》2010年在“辛安杯”全市民间剪纸艺术作品邀请展中荣获二等奖;《丹凤朝阳》2011年在“辛安杯”全市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精品展中荣获三等奖;《四美乐女》2012年在“辛安杯”全市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精品展中荣获一等奖;《秋韵图》《九寿图》2013年在“辛安杯”全省民间剪纸艺术邀请展中荣获二等奖;《六骏图》2014年在“辛安杯”全省民间剪纸艺术邀请展中荣获二等奖;《心系民生》《和谐安康》2015年在“辛安杯”全省民间剪纸艺术邀请展中均荣获二等奖;《生机》2017年荣获青岛市第五届剪纸大赛生肖类(成人组》“金剪刀奖”《共筑中国梦》2018年荣获青岛市第六届剪纸大赛“银剪刀奖”;《四大美女》2018年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首届手工艺大展上荣获二等奖;《梅兰竹菊》2018年在“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青岛西海岸新区剪纸作品邀请展上荣获金奖;2018年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创作的剪纸作品“福寿之门”被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收藏;2018年度由于在手工艺领域的突出表现,被授予“突出贡献奖”;2019年度“善行天下击鼓传花”全国人才培养(宿迁站)结业作品获二等奖;《乡村秋韵》2020年在青岛市首届乡村手艺大赛中获优秀奖;《宁静花开》2020年在第三届青岛市手工艺大赛中荣获铜奖;2021年9月荣获第二批青岛市手工艺首席技师;2022年在第四届山东省“泰山设计杯”山东手造设计大赛中再获大奖。
生机图
我:读者最关心的,还是您的剪纸技艺,想从中悟到点什么。您的作品有什么特色?
刘:我的学生不少,在指导他们时,我绝对是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但有些东西,的确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它是内化于心的东西,是与人的经历、性格合而为一的。我想,任何一种技艺,这种体验是人人都会有的。上面我已经说过,要说技艺,一是细腻生动;二是饱含生活气息。作品来自群众,反映群众。
我:您从最基础的东西说起吧。
刘:要学习剪纸,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并且,这兴趣,最好从小就要养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任何东西都是一样。道理谁都懂,没有兴趣,怎么会全力以赴呢?从技艺上讲,基本的手法要练熟。比如圆圈纹、水滴纹、月牙纹、柳叶纹、锯齿纹等等,特别是锯齿纹,能用到的地方不少。有人叫它“挑毛刺”,它在有的作品中细如牛毛。不下功夫,很难处理妥当。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技法,阴剪、阳剪,什么部位用阳剪,什么部位用阴剪,这是要用心权衡、细心琢磨的。过去,我习惯阳剪,在作品中运用的最多。但后来,我在实践中也有所改变了,经常考虑怎样做到阳剪与阴剪的完美结合,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做到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2019年,我参加了全国的剪纸艺术培训班,在宿迁举办的。专家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对黑白灰的运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班上还学了最新的、时尚技法,比如多色剪纸、立体剪纸等,这进一步丰富了我的剪纸技艺。真是学无止境啊!从那时起,我开始了新的技艺探索,进入了剪纸艺术的全新阶段。
富贵长春
我:您的居室简直是艺术的殿堂,我看了一下,悬挂和摆着的作品什么题材的都有。您创作的主要题材有哪些呢?
刘:我早年的时候,是剪窗花之类的。后来,题材的范围逐渐扩大,到现在就无所不包了。作为一名剪纸人,这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因为有了绘图的基础,又掌握了基本技法,剪什么都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自己的风格和细节了。人物要表现性格,花鸟要逼真。有时一个细节就是神来之剪。我的独到之处,是对人物眼睛的处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体现一个人物的个性。剪到精妙处,要屏住呼吸,既要有耐心,还要有细心,要一气呵成,使作品从构图到细节都做到完美、精准地体现。
梅兰竹菊
我:您经常参加“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活动,并因此多次受到政府部门的表彰。您想对剪纸爱好者说点什么吗?
刘:熟能生巧,巧从磨练中来。任何的成功,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一个人的一生不需要会的太多,攻其一点,持之以恒,水到渠成,你就会是最耀眼的那颗星。冬去春来,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非遗”进校园(中为刘运金)
(作者日月星辰,即采访人,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在“都市头条”开设的栏目,主要内容:(1)六汪乡村记忆;(2)各地非遗人物。提供线索可私信或留言联系。喜欢我的文章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