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刊江大道本院大药房采访鄂州市卫生健康委领导来武穴拜访名中医活动时偶遇中学英语老师戴玉先生
今年1元月18日,医学博士、鄂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高小威一行,来武穴市拜访名中医戴玉,本愿大药房堂主朱凤娇邀请我为此次活动拍一些图片资料,顺便做个报道宣传一下;朱凤娇是公益活动热心人士,我便欣然应允! 2026年是鄂州籍名中医洪子云教授诞辰110周年,洪子云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鄂州市鄂城区新庙镇洪港村(原新庙乡洪家大湾)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在鄂州怀德区(今程潮)卫生所工作,后经组织推荐,受聘于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即湖北中医学院前身)任教,曾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副院长,伤寒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了传承和发扬洪子云学术思想、治学精神,促进鄂州市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鄂州市面向社会开展“纪念名中医洪子云诞辰110周年”征文及征集相关资料活动。据悉,武穴籍名中医戴玉系伤寒名家洪子云首届硕士研究生。我市著名中医戴玉先生生于于1941年,武穴街道大桥居委会人,退休后被本愿大药房聘任为驻店医师。在以前做公益活动中,我曾多次听朱凤娇讲过她开办的本愿大药房聘请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戴玉先生为驻店医师,我就知道戴先生是我初中的英语教师,几次想去采访并拜会戴老师,但总是机缘不合没能如愿,恰逢这次鄂州市卫健委高小威一行来武穴拜访戴玉先生,深入了解中医发展历程中的珍贵经验、传统技艺传承脉络以及名老中医洪子云背后的故事,挖掘对中医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医疗行业发展有价值的史料,包括其弟子戴玉的基本资料,其擅长的领域、行医经历、已有的研究成果或著作等机会,我才有机缘与戴老师见面。

鄂东地区(广济、蕲春、黄梅)在吴楚文化以及衍生的禅宗文化的影响下,中医药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据有关资料记载,自唐朝到明朝一直延伸到现代都是优质中药材产地;中国禅医创始人禅宗四祖道信长期在武穴境内的层峰山、武穴与黄梅交界的双峰山等地采药治病救人,并用积累处方著述的《草本集成》献与唐太宗,由朝廷编修为《新修草本》药物巨著,为900年后清代名医李时珍编篡的《本草纲目》奠定了厚重的基础;出生于武穴市北部山乡的鄂东四大名医之一杨际泰医学名著《医学述要》中介绍的中药戒毒药方曾享誉一时。挖掘本地老中医济世良方,从本地中医世家中挖掘优秀人才,吸纳进入武穴卫健系统,如外灸世家刘学兰、老中医郭美德、“全国百佳名医”胡育晖等一批中医世家名医被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武穴市中医药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延揽吸纳。同时,采取返聘坐诊等方式聘请武穴籍退休老中医戴玉等名医回乡服务。(老中医戴玉先生,1978年前在农村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时,协助我国已故名医洪子云教授整理学术经验,从事中医工作逾五十年,已发表学术论文60篇,曾参加过《伤寒论讲义》的编写工作,主要专著有《仲景辨证治疗学》、《中医美容大全》等。戴玉先生行医50年,曾在湖北中医学院、协和医院、十堰太和医院以及三甲医院就诊专家号;擅长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风湿骨病、急慢性肠胃炎、顽固性头晕头疼、难治性咳嗽疾病。)吸纳外地名中医,以建立名医工作室、学术研讨观摩、举办文化节等方式,学习传承中医文化。近年来,武穴市大力实施中医药人才工程,通过增强合作交流、建强人才队伍、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鄂东中医品牌,推动该市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通过开展深化院校合作,加强院院合作,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和人才技术全方位交流,推进院医合作与知名中医开展合作等系列工程建设,吸引一批国医来我市入驻成立工作室。提升了武穴市中医交流合作质效,正因为如此,武穴的中医药事业才有了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才能吸引像戴玉先生这样有名望的中医人才加盟武穴的中医药队伍,才有了周边同级或高一级的医疗队伍来武穴商谈联合事宜的故事。
在鄂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高小威谈完正事之后,我便有机会与戴老师闲聊起来,虽然时隔40多年,我与戴老师相遇的一时一事都仿佛就在昨天:上世纪70年代,戴老师在农村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时就凭一部收音机学完了英语,达到了录取医学硕士的水平,先是被聘任为当时的武穴区团山公社团山中学初中英语教师,如此同时,他还将《伤寒论》倒背如流被湖北中医学院录取为中医系伤寒专业学生,1982年,又通过了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被授予医学硕士学位,尽管如此,戴玉先生依然辛勤耕耘,他撰写的各种论文先后在《湖北中医杂志》、《河南中医》、《国医论坛》《上海中医药杂志》等刊物或专著上发表近60篇,还出版了医学专著《仲景辩证医疗学》、《中医美容医疗大全》、《中医美容学讲义》等书籍,先后多次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这件些事成为当时轰动十里八乡新鲜事,在当时团山公社当秘书的父亲就经常教导我要向戴老师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我虽然不能成为像戴玉老师这样有作为的名人,但我要将戴老师的故事告诉我所熟悉的人,那就是凭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人人仰慕的人!(文/图冯怡红 朱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