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沈振辉,贵州省贵定县实验小学教师。贵州省纪实文学会员,黔南作家协会会员,贵定县作家会员。曾经在《青海湖》《贵州教育报,教育论文在《维普》发表。《高原上的牧场》在贵州省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征文中获优秀奖,并收入“黔南州脱贫攻坚”丛书。
又到一年六一节。五颜六色的彩旗插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彩带在操场上空迎风飘扬。锣鼓喧天,号角齐鸣欢笑声此起彼伏。白衬衣,黑裤子,白网鞋穿起来。戴在脖子上的红领巾像一丛跳动的火苗,在这特别的白色世界里最耀眼了。
活跃在我身边的孩子脸上绽放着童年的活力。他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像春天绽放的花儿,那幸福的味道,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这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日的情景,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怎能叫孩子们不开心呢?
这种日子,于孩子们是开心的,于我却是充满着无限回忆,无限怀念的。时不待我,再回首往昔已是童颜变鹤发。
随着人生的时间不停地向前推移,我觉得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陌生,变得那么不可思议!成年人的歌唱得越来越沉重。我这幅身体和心理更加成熟,反而是青少年的心结却愈发变得灵动起来,活络起来。尤其是六一儿童节前排练各种节目时那令人心潮澎湃,血脉喷张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属于我成长的那个年代中去。
小学六年时光里,我只有幸过过两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六一儿童节。至今想起,那两个节日在我的小学生涯中是如此的深刻。人,往往都是奇怪的,越是少得可怜的东西才会越觉得弥足珍贵,记忆才更加深刻哩。我也不例外。
我小学的前四年是在老家的村级校点读的。学校里有三个老师。三个老师中,有两个是民教,一个是代教。一个约为六十来岁的胡子拉渣老头,满头的银丝乱蓬蓬的,似乎几十年没有和梳子打过交道了。他姓刘,刘老师一边教我们读书,一边在放学后忙着耕种家里的水田和地。农忙时节,可以先放假回家的那种。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年轻小伙,姓蒋。蒋老师嘴上的胡须黝黑黝黑的,笑起来脸上两个浅浅的小酒窝特别显眼,和我们讲话还有点羞涩。其实蒋老师就是一个大孩子,一个刚走出校门且涉世未深的大孩子罢了。他没有来教我们之前,学校里就只有那个刘老头(我们取得绰号)。另外还有一个老师,姓李。李老师家是老家外县。说他家是我老家外县的,其实离我们学校所在地也才十几公里,只不过和我们不是一个县属管辖。
那个年月,我们的学校也是村级完全小学,从一到六年级,全校师生各年级加在一起,一百来人。他们一人负责两个年级的复式班教学,没有幼儿园,五岁以上的孩子就随班就读。一部分人相当于现在的学前班。三个老师一个钉子两个眼,根本就走不开。为我们过六一儿童节?只有天知道。也不知道他们根本不懂有这样一个节日,还是要忙于自家的农业生产的事情,抑或是有心无力?
况且要参加六一节活动,只有到学区中心校去,那是绝对不现实的。从我老家到镇上,要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低年级孩子们怎么可能走得了?另外,就算在学校里组织我们过节,三个大老爷们,老的老小的小,连跳舞是啥玩意儿都不知道,怎么过?只好作罢了。我只记得我小学生活的前四年里,从没有这方面的记忆。
如果不是我转学到昌明区打铁乡小学就读,而是继续留在老家读书,也许根本不知道公历年里还有一天,那一天是属于儿童们的节日的事情来。
那年春天,跟随父亲转到打铁小学继续读。那个学期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那一天,所有的学生都穿着白色的节日衣服,白色的网状鞋子,黑色的裤子。新学校的学生有五六百人,活动开始前兴时游街。游街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放鞭炮,有街上的居民买的,有学校自己买的,有外地人来做生意,为庆贺孩子们的节日买的。乐器,除了有一面由三个人扛着游街的大鼓外就没有了。偶尔一两次,有家长吹唢呐的也来凑热闹,乐器音响仅此而已。即使是仅此而已,但是我们,我们所有的师生,依旧照样玩得不亦乐乎。因为,老师们不记个人得失,不辞辛劳为孩子们的六一儿童节排练节目。三五个学生,七八个人就可以排练一个节目。低年级学生排练节目,需要老师们指导和伴唱,高年级学生几个人约好后就能自唱自演,组织排练了。
他们都非常厉害。表演的节目不进行评好、中、差,只纯属于表演。一个人一支笛子,一个人的迪斯科,一个人的霹雳舞,三五个人的自导自演舞蹈,一个人的山歌。家校师生们共同参与的当地民族节目,如竹杆舞,板凳舞,丢手绢都是可以的。只要你一个人,一个团队有胆量上台去表演,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节日表演到中途时,有意安排到另外一个环节。那是每一名小学生都眼巴巴盼望着,希望得到的表彰了。表彰一年来在各方面都表现好的优秀的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台下,我看着获得奖励的同学手里捧着那鲜红似火的奖状,脸上绽放着的那如春花般的笑容,我都有点儿嫉妒了。
我知道我是新转来的,完全没有机会享受这份殊荣。现阶段里,起码是不行的,老师也不会给我。我只有嫉妒罢了,只有羡慕罢了。羡慕嫉妒之余,我想得更多的是立志去获得奖励,教育宣传提倡五讲四美。我优先从德智体美劳品各方面去努力学习,去努力争取下一年的表彰名额。我默默惦记着这个事情。
被邀请来参加活动的老爹看见我那火辣辣的眼神,像是打趣,又像是鞭策地说到:“获得奖励的同学各方面都要表现得很好,特别是成绩更不消说。六一节获得的奖励从来都是含金量最高的,你下一步会争取得到吗?”我没有回答老爹的话,但是却把这事儿悄悄地埋藏在心里。
六年级一年,我每天都起早贪黑,珍惜每分每秒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个令我难以忘怀的六一儿童节里,我终于如愿以偿,捧回红彤彤的奖状。我心潮澎湃。获得奖状肯定是开心的,那种开心源自于心底里,难以自拔的愉悦。
高兴过后,就是冷静地思考。其实,我的各方面表现并不是最优秀的,当然也可圈可点。为了读书,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我每天早上早早地起床,洗漱后就到学校旁边的河滩上去背书。和好友江约定,谁起得最早就互相拍门,提醒对方该是起床背书的时候了。我们俩还因为一次误会闹起了小矛盾。那天早上,从外面背书归来的我们在教室门口相遇,要不是同学们拉开,我们俩肯定得打起架来呢!
几十年以后,我们在一次聚会上还为当初的事情津津乐道。同时也感慨,我们那一代人努力读书的精神是值得回忆的。读书,通过读书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因为际遇,我们走到了一起,一起欢歌笑语,一起拼劲读书,一起逗闹嬉乐。
越是临近毕业,接近小升初考试时间节点,我们所有人的读书气氛更加高涨。从黎明时分开始,到河滩上,到学校后面松树林中背书,读书的同学越来越多。一时间,我们班(那时候只有一个毕业班)的读书激情越发浓郁。大家你追我赶,争先恐后都在和自己抢时间,为青春抢时间,连平时调二郎铛的墨二狗都不由自主地捧起书本自发朗读背诵。
我们班在历次区统考中,总体成绩成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进步,班主任罗绍明(后来他让我们都叫他明哥)老师暗暗地看在眼里,悄悄地乐在心里头。
对于我,在小学读书生涯的冲刺阶段,明哥奖励给我的那张奖状犹如一团跳动的火焰,一瞬间点燃了我心中的梦想。后来,我也步入明哥的后程,手执教鞭在三尺讲台上挥洒青春。时至今日,我还能深深理解,老师的鼓励是无穷力量的源泉,是无可替代的。
锣鼓声响,号角齐鸣,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我又想起我们的明哥来。明哥,您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