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与魅力
通过上一讲的学习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在孔子看来,人的智商是有天赋之别的,但这并不能决定后天的智慧差别。也就是说,天资聪慧的人,其后天的智慧不一定就会比别人高,没准儿还会“聪明反比聪明误”,走上歧途。那么,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如何做人做事的呢?这就自然地引出了下一章的讨论:
【原文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知”通“智”,即智慧的意思。“务民之义”中的“务”就是“从事、致力于”某种事业之意;“民”指百姓。“务民”就是为百姓做事情的意思;“义”,我们前面解释过,就是“适宜、合宜”的意思。这句话,《论语集注》上的解释是:“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用现代观念来解释,就是:当官从政,为百姓服务,一定能够专心致志地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合情合理。
这一章的意思是说,有一天,学生樊迟来向孔子请教这样一个问题,即:怎样做事才算是有智慧的表现?孔子就以当官从政为例,告诉他:
“如果是一个从政者,在管理百姓事务中,一定能够专心致志地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而且对鬼神敬而远之,这样的做法就是有智慧的表现。”

为什么要“敬鬼神而远之”呢?这反映了孔子虽不能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却是持怀疑态度的朴素唯物观思想。他认为,“天道远,人道迩”,天道主宰不了人道,人世的事情要靠人的来做,人是人世的主宰,不是鬼神主宰人世。因此,他反对迷信鬼神,也反对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的做法,认为,对鬼神只要心存敬意就可以了,没必要让鬼神主导人事,鬼神也主导不了人事。这一思想,在《论语》中还有多处反映。
樊迟进一步问道:那怎么做才算仁呢?孔子回答说:
“仁者做事,事先都能认真考虑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最后获得好的结果,能这样做事,就是仁者的风格。”
这就是“敬其事”的态度,即:认真对待,周全考虑,不盲目行事,更不会因为自己考虑不周而得不到好的结果,给别人,给百姓带来伤害。有些官员,不调查研究,不实事求是,往往为了取得政绩,草率上马,勉强实施,结果劳民伤财、祸国殃民。这种对事不敬、对百姓不诚、对国家不负责任的做法,与儒家的仁者从政风格格格不入!
顺着这一话题,孔子又谈到了智者、仁者的人格魅力,他说:
【原文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对于这一章,传统的断句是这样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过来就是: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仔细推敲这种断句和解释,实在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不得要领!我们知道,“智”与“仁”是儒家休养中的两个不同层次,仁者必智,智的最高境界才是仁。按上述解释,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那么,他们为何会喜欢水?又为何会喜欢山?难道说山与水的品格人就是仁者和智者的品格不成?
当代学者南怀瑾先生是这样断句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我以为,这样的断句才符合逻辑,也符合情理。孔子的这一段话,实际上讲的是智者和仁者的人格魅力。什么是魅力呢?魅力就是吸引人的力量。孔子分别用“水”和“山”来比喻智者和仁者的人格魅力,意思是说,智者的快乐就像流水一样,清澈安详;仁者的快乐就像大山一样,崇高深厚;“知者动,仁者静”是说智者聪明灵动,思维像流水一样;仁者虚怀广阔,像大山一样宁静致远;“知者乐,仁者寿”,字面意思似乎是:智者永远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善于为人处事的才智,心无困惑;仁者是能长寿的,因为他们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山仰止的涵养。我们看,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这在古代是少见的寿星!

但这样一来,又有问题了:颜回不是仁者吗?却为什么会短命呢?这一问,就问出这句话的实质意义了!所以,我以为,“知者乐”指的是心境、情怀,即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心境,就能承受生活的一切打击与磨难,始终能够积极进取而不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仁者寿”指的是精神,是说,仁者的精神是长存的。这便是智者和仁者的魅力所在!
是故,这一章翻译过来就是:
孔子说:“智者的快乐像流水一样清澈活泼,仁者的快乐像大山一样崇高深厚。智者聪敏活泼,仁者宁静致远;智者总是乐观的,仁者的精神是长存的。” (未完待续)

史永峰,笔名冷梦良。自喻一介武夫。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和学术期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百余篇并多次获得过不同等次奖项,出版有专著《论语通俗解读》一个杂文散文集小册子《阿Q重返人间》,曾获中华艺术学会、《十月》杂志社颁发的首届“中华文学艺术界精英奖”和“华夏英才金爵奖”,并应邀参与过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图书编写,担任过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特约编辑。2006年以来,多次被《文化在线》等文化网站评为年度“知名作家”。现为陕西省孔子学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座讲师、宝鸡市孔子研究会理事,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讲师团讲师,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秘书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
《论语通俗解读》是作者呕十年之力撰写的一部集学术性丶文学性于一体,兼有一定史学价值的学术著作,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有精装和平装两种。该书突破了传统以来对《论语》一章一条孤立注解阐释的陈式,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孔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和仁道学说,又生动活泼地再现了春秋社会变革时期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受到了我国著名学者刘学智先生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被认为“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文学著作,兼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有很强的可读性、耐读性和趣味性。”目前己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陕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丶长安大学丶宁波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珍藏。

